行业报纸扩大学术影响力的方式——以《人民法院报》为考察对象

行业报纸扩大学术影响力的方式——以《人民法院报》为考察对象

人民法院报 2025-07-18 16:19:00

  2024年12月,中国知网在北京发布了《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评价报告》,《人民法院报》入选“2024年度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并位居法律类第一名。该报告指出,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刊载的新闻报道、专题报道、评论和观点等各类文章对学术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报纸具有时效性强、权威性强、报道客观、文字简洁明了、内容深入连续、可读性高等特点,发挥了信息传播、学术讨论平台等作用,深刻影响了学术研究工作。

  该报告从学术文献引用视角,统计了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3类学术文献引用近十年(2014年至2023年)报纸发表文章的情况,客观反映了报纸在学术人才培育和各学科发展中发挥的重要影响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报业传媒与学术研究的跨界合作与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行业报纸,《人民法院报》能够入选“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且在法律类排名中位居第一,提出了一系列新议题。例如,行业报纸如何扩大在本行业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如何从新闻传播界“破圈”学术研究界,有哪些方式方法值得分析分享等。深入分析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在新媒体时代和新传播形势下,进一步发挥传统行业报纸的平台作用和传播优势,促进行业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增强行业报纸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一、《人民法院报》的主要做法和学术影响方式

  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权威报道。《人民法院报》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机关报,自创刊30多年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最高人民法院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不断提升新闻宣传工作水平,不断增强行业化、专业化报道的能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人民法院报》全面、准确、及时、权威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重要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各类典型案例等,并且严格执行编校审制度规范,差错率保持在极低水平。这些权威报道特别是全文刊登的内容为法学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论据。

  一是《人民法院报》刊登的司法文件可以直接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例如,《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刊发的论文《司法裁判援引司法政策的思辨与规范》,即以最高人民法院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在《人民法院报》发布的63个典型司法政策性文件作为分析样本,研究了司法政策应用制度的体系化构建问题。

  二是法学学者可以引用《人民法院报》刊登的指导性案例作为支持论点的论据。例如,《法学研究》2023年第3期刊发的论文《著作权法中作品独创性的审美逻辑》,在论及“具有实用功能的特定对象如果属于艺术领域的作品,也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时,引用了《人民法院报》2021年7月31日第2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28批指导性案例》中的指导案例157号。

  三是《人民法院报》刊登的文章可以引发法律行业内的讨论。例如,《中国律师》2024年第10期刊发短文《私募基金管理人视角下“对赌协议”中股权回购权的相关问题解析》,专门讨论了《人民法院报》2024年8月29日7版“法答网精选答问”栏目刊发的《法答网精选问答(第九批)——公司类精选答问专题》中的问题2,即“对赌协议”中股权回购权的性质及其行权期限如何认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官网(中国律师网)全文转发该文。

  注重理论研究,采编深度文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坚持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相互促进,应用要靠理论指引,理论要朝应用深化,通过“司法实践发现问题、理论研究提供思路、学术成果引领实践”的方式,实现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共同发展、创新发展。在首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指出,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相结合,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审判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行业报纸,《人民法院报》一直重视审判理论研究,其《理论周刊》(每周四第5版至第8版)以行业报纸期刊化为思路,以司法实践问题为导向,聚焦刑事、行政、民商、知产等各领域法律适用问题,坚持采编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文章,现已刊登第727期(截至2025年6月),在法学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领域均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并以不同形式获得了学术上的认可。例如,《当代法学》2022年第1期刊发的论文《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问题——以〈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解释为背景》,在论及敏感个人信息与私密信息隐私的关系时,引用了《人民法院报》2020年11月19日第5版文章《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敏感信息与私密信息》。又如,《清华法学》2022年第2期刊发的论文《股东出资义务的性质与公司资本制度完善》,引用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撰写的《破解审判难题统一司法尺度——江苏高院关于公司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刊登在《人民法院报》2016年7月7日第8版。

  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有大量引用《人民法院报》各类文章的情况。比如,山东大学的博士论文《类案检索的运行机理及其优化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士论文《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研究》、吉林大学的博士论文《传统中国司法中的情理及其运用》等。

  立足行业实践,及时跟踪案例。与关注报道社会综合类新闻、力求广泛覆盖的大众媒体不同,行业媒体主要关注报道行业新闻,兼具普及相关行业知识的职能,行业性特征极为显著。行业性特征给行业媒体提出了开展媒体工作的基本要求,即以行业实践为中心。因此,可以说,扎根行业实践是行业媒体的生命力所在。

  作为行业报纸,《人民法院报》始终着眼于人民司法实践,深耕细作司法审判资源“富矿”,及时准确报道人民法院的案件审判工作,为法学学术研究提供了真实丰富的研究素材。例如,《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刊发的论文《人脸识别的侵权责任认定》,在提到“人脸识别第一案”终审判决时,引用了《人民法院报》2021年4月10日第2版评论文章《寻找“人脸识别第一案”中的阿基米德支点》。又如,《数字法治》2024年第5期刊发的论文《网络虚假信息的司法应对——由首例操纵“网络水军”案引发的思考》,提到《人民法院报》对首例操纵“网络水军”案的报道情况。

  二、行业报纸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的思路

  多年来,《人民法院报》立足最高人民法院机关报定位,聚焦审判前沿,着眼司法实践,坚持深耕高质量内容拓展主阵地,全面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系统性变革全力打造新型法治主流媒体,以“深”“活”兼具的方式呈现了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本次获评“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展现了《人民法院报》在法学学术研究领域的高认可度和强影响力,特别是在推动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的沟通交流、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的融合发展方面所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

  以《人民法院报》为例,总结归纳经验做法,坚持守正创新,做到“深”“活”兼具,在传播力、影响力方面继续深挖潜力、拓展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行业报纸自身优势,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力。

  一方面,行业报纸应当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积极拓展和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渠道。《人民法院报》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发行报纸、运营电子报,同时中国法院网按刊登稿件的类别在不同栏目转发。中国知网是学术资源检索的主要渠道之一,加强在该平台上的转载力度,特别是实现权威文件、案例报道、理论文章的全文转载,无疑更方便学术检索阅读和下载引用,是扩大其影响力的主要方式。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报纸发行工作,特别是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定点发行推介报纸,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转发推送报纸高质量内容,做好“二次传播”,让报纸内容更容易被获取和使用,这也是扩大报纸传播渠道和学术影响力的必要方式。

  另一方面,行业报纸应当着眼行业实践前沿动态,深挖实践问题的学术研究价值,做到长期持续刊登高质量内容。面对近年来传播方式的不断变化、新媒体对传统报纸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人民法院报》始终坚持机关报的定位和自身传播优势,在做好全面准确刊登权威文件的基础上,扎根司法实践前沿,持续报道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及其法律适用、规则提炼情况,注重采编各类法律实践问题研究稿件,深挖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真问题,促进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深度融合,很好地发挥了联通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的平台作用。可见,发现行业实践前沿问题并促推理论研究是行业报纸扩大学术影响力的根本保证和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注重深度研究,是行业报纸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