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摊上的“宝贝”

古玩摊上的“宝贝”

问道文学 2025-07-30 13:43:36

  老街的清晨总是热闹非凡,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青石板路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子。街边摆满了各种摊位,卖菜的吆喝声、卖早点的香气,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在这熙熙攘攘的街头,有个不起眼的古玩摊。摊主是个瘦巴巴的老头,姓赵,大家都叫他赵老蔫。他戴着一副老花镜,坐在小板凳上,眯着眼睛,时不时用小刷子刷一刷摊上的物件,仿佛在给它们拂去岁月的尘埃。

  这天,一个穿着花衬衫、戴着大金链子的中年男人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摊前。他蹲下身子,眼睛在摊上扫来扫去,突然,他的目光定在了一个小瓷瓶上。那瓷瓶只有巴掌大小,瓶身绘着几枝淡雅的梅花,瓶口有些磨损,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老头,这玩意儿咋卖?”中年男人拿起瓷瓶,在手里把玩着,粗声粗气地问道。

  赵老蔫抬眼看了看他,慢悠悠地说:“这物件可不一般,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少说也有二百年历史了,您要是诚心要,给个五百块拿走。”

  中年男人一听,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啥?五百块?你咋不去抢呢!我看这玩意儿就是个破瓶子,五十块,卖不卖?”

  赵老蔫也不恼,笑着摇了摇头,“您要是不识货,就别在这儿瞎砍价。这瓶子要是拿到古玩市场,少说能卖个几千块。”

  中年男人一听,心里犯起了嘀咕。他虽然不懂古玩,但也知道这老东西说不定真有点门道。他想了想,咬了咬牙说:“行吧,五百就五百,不过你得给我保证这是真货。”

  赵老蔫拍了拍胸脯,“您放心,我赵老蔫在这条街上摆摊这么多年,从不卖假货。要是这瓶子是假的,您随时来找我,我双倍赔您钱。”

  中年男人付了钱,小心翼翼地把瓷瓶揣在怀里,哼着小曲儿走了。赵老蔫看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过了几天,中年男人又来了。这次他满脸喜色,一见到赵老蔫就大声说:“老头,你这次可赚大发了!我把那瓶子拿去给专家鉴定了,人家说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官窑瓷器,值好几万呢!”

  赵老蔫故作惊讶地说:“哟,真有这么值钱?看来我这祖传的宝贝还真没白留。”

  中年男人得意地说:“老头,我今儿来是想跟你商量个事儿。我有个朋友,是个大老板,特别喜欢收藏古玩。他听说了我这瓶子的事儿,想出两万块买走。我想着,咱俩也算有缘,这瓶子是从你这儿买的,我就来问问你,你愿不愿意再加点价把它买回去?”

  赵老蔫皱了皱眉头,假装思索了一会儿说:“两万块?这价钱倒是挺诱人。不过我这小本生意,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中年男人急了,“老头,你可别不识好歹。我朋友可是出了大价钱的,你要是不要,我可就卖给别人了。”

  赵老蔫叹了口气说:“唉,我也知道这是个好机会,可我实在没钱啊。要不这样,你把瓶子先放我这儿,我凑凑钱,过几天给你答复。”

  中年男人想了想,觉得也行,就把瓶子留给了赵老蔫,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管好。

  中年男人一走,赵老蔫就赶紧把瓶子藏了起来。然后,他跑到街对面的茶馆里,找到了经常一起喝茶的老伙计们。他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原来,那瓷瓶根本不是什么乾隆年间的官窑瓷器,就是赵老蔫从旧货市场花十块钱淘来的。他看中年男人不懂行,又想占便宜,就编了个故事把他给忽悠了。

  过了几天,中年男人又来问赵老蔫凑钱的事儿。赵老蔫一脸无奈地说:“哎呀,真不好意思啊。我这几天到处借钱,可还是没凑够两万块。要不你还是把瓶子卖给你那朋友吧。”

  中年男人一听,气得直跺脚,“好你个老头,你敢耍我!那瓶子我不要了,你把五百块退给我。”

  赵老蔫摇了摇头说:“这可不行。咱们当初可是说好了,钱货两清,概不退换。你要是不想要这瓶子了,那就算你倒霉。”

  中年男人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老蔫看着他的背影,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从那以后,赵老蔫的古玩摊又多了一个故事,在老街上流传开来,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