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闻网 2019-11-29 16:51:53
11月28日,由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宝安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的“黄学增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在宝安开幕。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还原和探讨了黄学增的革命生涯和宝安的光辉革命历史。
黄学增是宝安党组织的创始人,是广东早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是广东多地党组织的创建者、革命武装斗争的领导者,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革命足迹遍布宝安、广州地区、粤北地区、粤西地区和广西、海南岛。
该研讨会也是宝安区擦亮“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宝安致力于挖掘红色历史资源,修缮了宝安一大旧址,新建了党史展览馆,专门陈列黄学增的事迹,近两年有12万人参观学习;拍摄了深圳首部红色微电影《宝安1928》;编撰的《黄学增评传》即将出版等,通过多种方式,唤起全社会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与关注,把宝安的“红色遗产”传承下去。
开展课题研究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黄学增是宝安党支部首任书记。他的一生与中共早期工农活动、广东南路、西江等地早期建党史密切相联。
黄学增是广东省遂溪县墩文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1922年6月广东中共党员32人中的一员,是深圳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是深圳地区最早的党支部领导者。
1924年,黄学增参加广州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后,积极投身农民运动,年底被派到宝安县领导农民运动和创建党组织,点燃了宝安区党组织的革命烽火。1925年7月中旬,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中共宝安县支部成立,黄学增任书记。在此期间,黄学增领导培养了深圳地区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宝安县工农武装暴动作出了重大贡献。1929年7月因叛徒出卖,他在海口被捕。8月,敌人在海口红坎将其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
黄学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经历却非常丰富。由于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活动能力,黄学增在广东多个地区都留下了革命足迹,花县、宝安、广宁、湛江、海南等地都是黄学增同志战斗过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还原历史,近两年来,宝安区公开征集各类史料,开展相关研究,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如湛江有一位企业家,多年来一直自发收集黄学增的资料,听闻宝安在做黄学增的党史研究课题后,主动联系课题组,把珍藏的资料给予课题组共享,并跟着课题组一起走访。
推动宝安“一大”史料研究挖掘红色文化
1928年2月23日,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中共宝安县委在松岗镇燕川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这次会议,是大革命时期深圳地区中共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党代会,在深圳党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由于多种原因,宝安“一大”的史料挖掘严重不足。今年年初以来,宝安区围绕中共宝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打造红色教育阵地,打造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发掘宝安“一大”这段珍贵历史和宝安党史。
宝安区委党校、区文体旅游局、区档案局、燕罗街道等单位联合组建了课题组,启动中共宝安“一大”党史研究,深入挖掘宝安“一大”红色史料。课题组围绕三大主题进行调查研究:一是研究宝安“一大”在燕罗召开的历史背景;二是挖掘宝安县党组织建立之初的重要人物事迹,包括黄学增、五任县委书记、参加“一大”的19名党代表的人生轨迹和革命生涯;三是总结宝安“一大”召开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为了收集相关史料,课题组成员兵分7路赴广州、东莞、顺德、湛江、河源等多地走访调研,遍寻与宝安“一大”19位党代表和宝安早期党组织发展重要人物有关的人员,走进国家、省、市、区四级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查阅、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获取历史时期广东省、宝安县党组织及关联人物的详实史料;另一方面,发动各方社会资源,寻找宝安“一大”参会者的后代或相关人物,通过口述的方法获取相关史实和资料。其中,黄学增的史料挖掘和研究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
宝安“一大”资料收集工作完成
在去湛江的走访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了解到当地也在开展黄学增研究,双方携手共同推动,让史料发掘工作驶入快车道。通过竞标,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陈国威的《黄学增评传》获得了宝安区委党校的立项,并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据了解,《黄学增评传》文字达23万字,图片数十幅,主要是结合档案史料以及当时的文献资料撰写,目前正与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
同时,宝安“一大”党史收集、走访、调研的资料摄录编辑工作已经完成,“黄学增传”等课题已经结项,增补了以前史料中的阙如,进一步丰富了宝安“一大”纪念馆历史史料,抢救了红色文化资源。
此外,近年来宝安还修缮了宝安“一大”旧址,新建了党史展览馆,拍摄了深圳首部红色微电影《宝安1928》等。接下来,宝安将继续集结精干力量、发动社会资源,深入推动宝安党史研究。(记者 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