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2025-07-29 16:42:00
7月28日,成都的夏日午后,蝉鸣在梧桐树荫里织成金网。14岁的唐笑然,推开书房木窗,让风涌进来,吹动案头未干的《蜀素帖》临作。这个扎着马尾的女生俯身蘸墨,笔尖在宣纸上轻盈起舞。突然,她腕部轻旋,笔锋由温润转为凌厉——纸上正上演一场静默的“左右脑博弈”:左脑严谨计算着赵孟頫的黄金分割,右脑却纵情追逐米芾行书的流云。
七年前初握毛笔时,唐笑然的手在香香书院抖得厉害。“写篆书笔画像军训教官,”她笑着比画横平竖直的动作,“墨团滴在作业纸上,哭湿了三张宣纸。”当时,她也不曾想到,在2022年的第一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上,她凭借扎实的书法功底崭露头角,获得了全省决赛书法类一等奖。
突破:永字八法是她的成长密码
王羲之的“永字八法”,是书法的基石,也暗合了唐笑然的学书法之路。兴趣如“点”般萌发;克服瓶颈如“竖折弯钩”般需反复锤炼;最终获奖如同“捺”笔(磔法)般,是水到渠成的圆满。这“永”字,承载着她对书法“永远的热爱”。
回忆起第一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唐笑然参赛时遭遇“纸面危机”。决赛提供的细闪宣纸滑得像冰面,稍不留神笔尖就会溜出轨道。“当时我深吸三口气,”她模仿着当年样子,“突然想起赵孟頫的‘润’——笔锋轻提,像溜冰时屈膝保持平衡。”这幅险中求胜的作品让评委惊讶:楷书的筋骨与行草的灵气在纸面跳起双人舞,11岁学生竟懂得“收放辩证”。
比赛中,时值小学阶段的唐笑然凭借精心临摹的赵孟頫手札作品,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书法类一等奖桂冠。备赛期间,她虽感紧张,却更深地沉浸于赵体书法严谨精到的笔法之中。通过反复揣摩与练习,唐笑然不仅提升了技艺,更深刻领悟到赵孟頫书法背后蕴含的“中庸之道”与深远意境。
她解释道,“当时不完全懂‘抖手’的妙处——现在发现,偶然的颤动反而让字更活,这就是比赛的精进。”今年省赛前,指导老师李香凝多次叮嘱,那些涨墨冲破的边框如同破茧的蝶:“原来最美的突破,都带着精心计算的失控。”
秘籍:“左右互搏”寻得平衡
“哪有什么武林秘籍?”唐笑然搬出五个整理箱。里面整齐码放着3000多张练习纸:2018年的篆书像蹒跚学步的企鹅,2020年的楷书如站军姿的士兵,今年的行草终于有了飞鸟的弧度。她抽出一张涂满红圈的“病字集”:“这是左脑和右脑的吵架记录本。”
赛场上,唐笑然的“秘密武器”是米芾手札。“米芾的法帖是跳板”,女孩眼中闪着光,“他给足发挥空间,不像颜柳法度太严。”当同龄人还在临摹规整楷书时,她已学会在米芾的章法间隙植入自我——左脑谨守法度结构,右脑纵情飞白游丝,恰如周伯通双手互搏的武林绝学。
这种“双线作战”的智慧贯穿她的创作始终。小学时每天雷打不动两小时练字,初中课业繁重便浓缩到寒暑假突击。旁人看来矛盾的节奏她自有章法:“行书要大胆贯通才显行气,但太飘就会‘妖’。”如同王铎的涨墨法,墨晕冲破字形又强化结构,在破立间寻得平衡。
新学期临近,唐笑然在新作《锦城夏韵》中落下款识。阳光穿过木窗棂,洒上“癸卯仲夏思齐书于浣花溪畔”的墨迹。那些舞动的笔画在光尘里仿佛有了生命,时而端庄地行礼,时而顽皮地翻跟头。在这个14岁女孩的笔墨宇宙里,永远没有最终章——当理性与感性在纸面握手言和的刹那,新的艺术星云已在羊毫尖上悄然凝聚。(记者 胡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