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经济论文
  • 正文内容

新时代背景下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的发展策略

阅读:862 次 作者:张文 来源:学术网 发布日期:2019-09-11 16:57:39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经济论文范文。

  

  摘要: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重视环境发展,倡导低碳经济显得尤为重要。低碳经济的绿色金融发展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更好的保护环境,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低碳经济的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了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于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下,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对策,为我国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现实性的依据。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意义;问题;策略

  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低碳经济时代正式到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下,通过多种模式的创新降低能源消耗,使经济和环境同步发展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进行中需要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而金融行业的支持,对于低碳经济的关注和重视能够大力推进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围绕着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关的金融政策,使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呈现出健康发展的状态是新时期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同时环境保护也同样提到了日程上来,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适应发展的前提下,低碳经济的绿色金融发展能够真正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局面,能够创新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一、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在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绿色金融能够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整体规划。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绿色金融可以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时期,通过开放式的发展转向为集约式的发展,在这种模式的变化下,自然环境逐渐消耗,环保问题日趋严重,为了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低碳环保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金融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新型企业参加来解决资金问题来推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够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对外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背景是大量消耗生态的资源为前提条件的,那么,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生态环保面临着很多危机,金融机构参与到国家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低能耗,绿色环保企业的发展来控制重工业的高度污染的金融政策支持,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和能耗之间的矛盾。通过我国的体制与机制的环节来促进绿色经济的产业发展,在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高产出低耗能低污染等特色能够推进我国在新时期的绿色经济建设,通过绿色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通过金融机构的有力扶持,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能够更加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能够在新时期推进经济发展向着绿色经济全面健康迈进。

  二、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金融政策支持

  在绿色金融政策推广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性政策较少,在推广的过程中,绿色金融无法获得一定的制度保障就导致了绿色金融在推进的过程中制度框架清晰,但是实际上的配套操作存在问题。我国的国有银行关于绿色金融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比较缺乏,这对于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具有根基性的缺陷。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引导和支持缺乏足够的激励政策,很多银行在绿色金融推进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动作缓慢,在推进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疑虑,这种政策性的保障缺失,使得我国的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根基性的保障,无法调动其银行的积极性。

  (二)绿色金融存在较大风险

  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绿色金融的回报周期更长,银行的风险更大,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银行对于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缺乏重心性的理解。在巨大的商机价值下,传统的业务更加符合银行的要求,而绿色低碳经济的绿色金融发展,需要在新时期中有明确的认知才能够实现绿色金融的长期效益,绿色金融回收周期长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面对收益有着明确的要求,那么,绿色金融的回报周期长与其他的价值因素就存在一定的制约,这种产品的信心缺乏,使得银行机构在实施开拓的过程中就存在了体制和机制上的阻碍。

  (三)贷款标准不相统一

  在银行的业务中信贷标准不规范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那么银行信贷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一整套的标准和支持,才能够保障业务正常开展。在产品风险利润空间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判断,绿色金融政策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家在出台的相关政策上对于贷款的方式、利率、期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银行现在业务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无法尝试开发和操作。在使金融机构不断规范的过程中,绿色金融的开展会呈现出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信贷标准不规范,导致了银行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设计。资金使用追踪不彻底,就导致了政策的深化和落实方面存在制度上的矛盾,银行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资金的,最终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银行在工作上就存在了一定的控制,使绿色金融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三、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有力强化政府多方扶持

  任何新政策的推进都需要政府进行扶持绿色金融,同样,低碳经济环保发展下政府的扶持对于绿色金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能够在政府的推进下加快产品的开发和实施,通过出台的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使金融机构能够按照合规的要求进行相关的操作。信贷企业能够严格控制绿色产业,相关的企业能够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仔细的对接,使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和每一次发展。制定市场监管制度,杜绝违约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绿色金融,才能真正在政府推进下去的一定效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下发展的前提下,绿色金融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与政府的政策才能够获得长久的发展。在我国的各项改革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对于改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政策能够到达哪个层级,政府的政策是否具有长期的效率,政府的政策是否进行实时的调整都影响着改革的深入性发展。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的政策能够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政策的制定,政府的多方扶持,多方引入资源才能够使绿色金融的发展更加符合当下资源环境的要求。在新时期的发展建设中,政府要强化在政策制定方面的优势,使政府的优势能够凸显出来,使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指导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挥政府的管理性的优势。

  (二)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重点扶持控制信贷风险,有利于绿色金融能够更加高效的发展。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扶持措施,通过种类利率期限的标准化的发展,对相关的企业进行评估,进行数据化的管理,而其中有效控制风险,才能够真正使金融产品呈现出创新发展的能力。信贷风险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各个银行的控制,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就要强化规避风险,在一定的扶持政策下规避掉风险,才能够使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符合现代化经济的要求。有效控制金融风险,通过金融机构的相关策略,金融机构的渠道建设,金融机构的有效宣传,金融机构的具体操作,而以金融标准化方式来有效应用绿色金融的控制,使金融风险降低到最低,使金融风险不能够成为推进绿色金融的阻碍,使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在新时期呈现出崭新发展的状态。

  (三)保持信贷评价标准平衡

  在金融机构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信贷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好风险,能够保持银行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信用情况有明确的认知。银行通过的征信系统对客户资质进行判定,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等等。在推进绿色金融的过程中,信贷标准的评价能够使金融业务更加丰富,使金融业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在资金使用的追踪管理上,通过金融机构的操作能够使资金的价值更加应用于标准化应用的过程中,企业资金能够进行全面了解和监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银行的监管同步,实现银行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降低金融风险控制有效评估,进行预警机制的建设过程中,银行、政府和企业之间能够建立起更加平稳健康发展的模式,使绿色金融的推进具有保障性的措施。

  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伴随着环境的提升才能够真正获得长期的效益,在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低碳经济能够有利于缓解市场压力,更能够保持生态之间的平衡。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才能够真正使低碳经济发展符合我国国家发展的要求。金融机构参与到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使绿色经济发展更符合资源化发展的要求,通过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平衡性发展,使得我国的绿色产业能够解决金融的融资问题,来使绿色金融发展更加平稳,使绿色经济能够真正推进我国在新时期的进步,以绿色发展来倡导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性构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保持长久化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文同爱,倪宇霞。绿色金融制度的兴起与我国的因应之策[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6(05):25-26.

  [2]胥刚。论绿色金融──环境保护与金融导向新论[J].中国环境管理,2016,(05):45-46.

  [3]曾诚。“绿色金融”值得期待[J].现代商业银行,2018,(07):12-13.

  [4]李仁杰。绿色金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金融,2018,(08):47-48.

  [5]祝晓光,王小江。论绿色金融政策的深化[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


标签:经济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