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经济论文
  • 正文内容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浅谈

阅读:679 次 作者:谢洁芳 来源:期刊网 发布日期:2019-09-16 10:49:21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会计信息论文范文。

  摘要: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然严重,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或乏力有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必要手段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失真控制环境控制途径

  1内部控制基本概念、作用及其特征

  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一词,最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为保护现金和其它资产,检查簿计事务的准确性,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内部控制在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各个国家和组织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目的和作用有两个基本方面:保证会计信准确可靠、资产安全完整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可见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可靠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目标。实际上,人们最初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通过内部控制,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尽管现代内部控制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止财务报告舞弊,而由防弊为主发展为以兴利为主。但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件持续长久且必须的日常工作,有以下主要特征:1)全面性:即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组织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仅仅是局部性控制。它不仅要控制考核财务、会计、资产、人事等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还要进行各种工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2)经常性:即内部控制不是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它涉及各种业务的日常作业与各种管理职能的经常性检查考核。3)潜在性:即内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与管理活动并不是明显的割裂开来,而是隐藏与融汇在其中。不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均有潜在的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4)关联性:即企业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一种控制行为成功与否均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一种控制行为的建立,均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控制的加强、减弱或取消。

  2加强内部控制的途径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加强内部控制是内外竞争环境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经过十三年的艰难谈判,我国终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在享受WTO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要兑现入世所作的承诺;在享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要承受入世对国家经济体制、经济环境的影响,对经营理念和文化思想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世贸规则对政府和企业而言更多的是深切的体会和深刻的教训。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在教训中吸取经验,以一种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到世界竞争的潮流中去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难题。经济现实迫切要求我国企业早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2)加强管理层的诚实性教育,树立科学的经营理念。我们的企业能否充分的公允披露有利或不利的经营信息,而避免进行盈余操纵,与企业管理层的诚实性息息相关。有些企业设立了良好的内控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管理层本身就缺乏诚实,那么就会对整个企业的道德观形成不利影响。3)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的控制环境。企业的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控制环境是对企业内控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4)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负其责,相互制约。职责明确、授权有度、风险受控、操作规范,通过规范使企业上下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职责划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问题。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主要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这些职务应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5)企业要有清晰的授权批准。交易的发生应当经过适当的授权,不允许有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的交易。这样,就明确了管理层及各阶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职责与权限,如果出现没有授权的经营活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相应的人应当承担责任。6)强化会计系统控制。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和统一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账务处理程序和企业的会计政策,保持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建立会计凭证的统一编号、审核、保管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度,禁止会计人员越权处理会计事务。由于在经济业务过程中采取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凭证编号、核对等措施,使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得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防止错误发生,即使发生了错误,也易于自动检验和自动纠正,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和完整。7)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标在于“评价经济活动及其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开展内部审计有助于减少和发现故意性或非故意性的虚报、漏报错误,并能促使职工尽量减少错误。

  3我国目前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堪忧。有些企业的会计报表质量差,经不起检查;有些企业经营状况变化莫测,无法把握真实情况;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敛资,不惜编造财务报表,美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而一旦上市以后,造假的动机依然存在。为了取得配股权,上市企业往往长期隐瞒重大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投资者对上市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信心不足,表明在当前投资者心目中,财务数据的失真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影响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对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甚至对国家经济良性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4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

  2001年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其根本性要求之一是强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与责任。股份公司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生存发展内在需要,从2003年11月起在股份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制度,2005年1月起全面实行。本企业也从投资、生产、经营、财务、监督检查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原则、业务流程控制体系及内部权限指引,规范和完善股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建立、执行、评价及验证内部控制的依据。但是内部控制要持续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强:1)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我们应该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实行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评、晋升、淘汰、薪酬等人事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具备和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与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2)作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了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了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员工才能自觉遵守。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我们的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我们的领导干部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控制观念,自觉而不是被动执行内部控制,才能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3)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我们已经全面实施了内部控制管理,要使内部控制制度长期有效地发挥监督控制作用,就要加强内部审计,使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形成日常化,通过检查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4)借助外部审计进行监督。内部审计毕竟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同时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外部审计力量比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信度,可考虑由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证。聘请外部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形成报告。5)严格考核。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对那些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控制规定进行惩罚,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肃性。最后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内部控制是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基础上。内部控制并不是要消除任何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滥用职权而投入的成本与滥用职权遭受的损失之比呈合理状态的机制,即成本效益原则。因此,没有不花钱的内部控制,也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内部控制。二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到有关业务经办人员都是内部控制的行为主体。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可能防范恶意串通的集体作弊风险。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在于控制环节是否严谨,授权是否适度,而且在于控制环境是否健康,是否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冯淑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J].中国财经报.2000.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

  [3]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J].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


标签:会计信息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