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下午,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在武侯校区召开“重走藏羌彝走廊”学术考察暑期调研总结交流会。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领导,各博(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各省部级科研基地办公室主任,各调研小组指导老师和同学参加了会议。
2019年暑假,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藏学、宗教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的调研团队分别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泸州市叙永县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开展了学术考察活动。交流会上,各调研团队的16位师生代表汇报了前往“藏羌彝走廊”开展调查的设计准备、调查经过、学术成果等,分享了调查情况,交流了心得体会。
西南民族研究院负责人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藏羌彝走廊是民族文化宝库和“民族学博物馆”。通过开展“重走藏羌彝走廊”学术考察活动,广泛开展田野实践传习、发掘历史遗迹等,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建设一个学位论文和科研选题项目库,努力把“重走藏羌彝走廊”学术考察活动打造为西南民族研究院的学术品牌、实践教学品牌、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加大力度促进品牌的形成和产出,加快形成民族研究院民族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为学校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据悉,西南民族大学开展藏羌彝走廊地区学术考察活动始于建校之初。建校6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民族学学者投身民族走廊研究,产出重要代表性成果、形成深厚学术积淀,践行了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2018年开始,西南民族研究院每年暑假组织开展“重走藏羌彝走廊”学术考察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刻认识并发掘民族走廊丰富、宝贵、厚重的文化资源。通过学术考察活动,建设一个学位论文和科研选题项目库,协同一批教学科研协同单位,挂牌一批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选定一批典型田野点,以这些举措,加快形成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通讯员 许华峰 杨悦笙 记者 赵徐州 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