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文物考古
  • 正文内容

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发布 “江南第一龙”出土

阅读:980 次 作者: 来源:常州晚报 发布日期:2019-10-10 08:56:05
基本介绍:

  常州素有“龙城”美称,“龙文化”对龙城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昨天下午,由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常州市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暨中国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有着“江南第一龙”之称的新时代“龙首纹玉饰”就出土于青城墩遗址71号墓,这件形象完整、造型精美的文物属于崧泽文化时期,在中国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信仰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我市在《关于塑造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提炼龙城“龙文化”丰富内涵。近年来,我市文旅部门将“龙文化”提炼为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旅游要素,通过挖掘常州关于龙的传说,策划“龙文化”主题活动,提升天宁禅寺、孟河小黄山九龙禅寺等“龙文化”文旅品牌价值,讲好龙城故事,叫响龙城“龙文化”。让近悦远来的游客们,身处常州城内的每个角落,都能溯源龙城历史,品味龙城情韵。

  一场研讨会,让文化宝藏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江南第一龙”,佐证常州“龙文化”渊源

  10月9日,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考古学会、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们在现场考察青城墩遗址之后,对青城墩遗址发掘成果进行了论证,并对青城墩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保护与活化利用开展研讨,进而挖掘和提升青城墩文化遗址内涵,考证遗址反映的社会状态,让这一文化宝藏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青城墩遗址位于我市横林镇张村,遗址发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青城墩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考古发掘成果。青城墩遗址的考古发掘也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重大考古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的组成部分。2019年3月,青城墩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城墩遗址在中华文化中属于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崧泽文化玉龙与龙城常州的历史有何渊源?研讨会上专家们开展了探讨,认为青城墩遗址是以寺墩遗址为中心的环太湖北部崧泽——良渚文化聚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的大型房址和墓葬,以及两重环壕和重要遗物,是迄今发现的环太湖地区距今5500至5300年间最高等级遗址,是良渚文明的直接源头,是长江下游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的代表性遗址。

  同时,青城墩遗址的发掘成果是常州市近30年来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为史前聚落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物中,以玉器最为突出,包括玉龙、玉璜、玉管饰、玉琮、玉镯、玉冠状饰、玉瑗等,尤其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玉龙,为龙城常州的历史找到了渊源。据了解,这块龙首纹玉饰也可以说是常州地区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龙形玉器。

  中国龙文化特展正在常州博物馆展出

  这是数十年来国内举办的规模最大龙文化特展

  龙文化特展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近日,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来到了常州博物馆,结合博物馆的“龙”文化特展开展了一次主题探秘活动。各种各样的“稀奇宝贝”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听着讲解员的讲述介绍,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切感受到了“龙”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和品质。在听着讲解员讲述介绍的同时,孩子们还主动争当小小讲解员,戴上小话筒,向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珍贵文物和有趣的动物。

  常州博物馆陈列部工作人员惠露佳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共汇聚国内18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150件与龙相关的文物,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超半数,不少文物更是首次公开展出。“展出文物时间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文物门类丰富,包含玉器、金器、陶器、铜器、漆器、丝织品等10多种质地;类型上有龙袍、龙鼎、龙砖、龙壶等器型。可以说这是数十年来国内举办过的龙文化特展中藏品最丰富、规模最大的。”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从酝酿到布展,前后准备时间超过1年。本次展览中,特别设置了“龙城常州”板块,其中的70件与龙相关的文物均来自于常州地区,武进区博物馆、金坛区博物馆、溧阳市博物馆、武进区藏龙龙文化博物馆都提供了馆藏龙元素文物精品。

  惠露佳说,本次展出的文物中,有两件常州的藏品可看性非常强。第一件就是江苏省青城墩遗址联合考古队发掘的龙首纹玉饰。据了解,该龙首纹玉饰不仅是首次展出,更被誉为“江南第一龙”。

  “第二件是常州博物馆馆藏的南朝龙纹砖。因其是在常州发现且墓葬典型、纹饰精美,我们在其龙纹基础上稍加变化,成为了常州博物馆的馆标。”惠露佳说。

  据介绍,该龙纹砖龙纹身躯雄健有力,做凌空腾飞状,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瑞兽气势。该龙纹砖1976年3月出土于常州南郊茶山戚家村南朝墓中,其制作工艺精湛,是极为难得的画像砖艺术珍品。

  常州,自古以来就称“六龙城”

  “六龙城”的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

  我市文史专家张戬炜告诉记者,常州古来被称为“六龙城”,这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

  张戬炜介绍,《南史·梁本纪中·第七》中有相关记述,梁武帝萧衍还未当皇帝时,其寝室就有六龙盘踞,所以萧衍又被称为“六龙皇帝”。萧衍晚年曾回家乡常州祭祖,并作《还旧乡》诗,史称“六龙迴驭”。这是目前可查证的最早把常州与“六龙”联系起来的史书记载。

  “如果说萧衍的故事是常州‘六龙城’的来历,那么从王安石开始,‘六龙城’的说法就有了官方认证。”张戬炜说。

  据了解,常州地方志《大德毗陵志》载:“散骑常侍徐铉篆‘常州’二大字,人称为‘金钟罩六龙’之体”;《泰定毗陵志》又载:“‘常州’二大篆,南唐散骑常侍徐铉书,宋太守王安石立。相传有‘金钟覆六龙’之体。”说的就是,王安石任常州知州时,为常州城城门更换了一块匾额,上书徐铉所写的“常州”二字,因其字形像一口金钟把六条龙罩住,固民间流传出“金钟罩六龙”的说法。这说的就是常州城内有六条龙盘踞,因此常州也被称为“六龙城”。

  “自南宋起,此后各朝各代的文人在诗词中对常州别称‘六龙城’的说法多有记载。乾隆年间,其曾为常州天宁寺题匾‘龙城象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常州重修天宁寺,恢复乾隆题字,至此,‘龙城’的说法在我市流传开来。”张戬炜说。

  常州,有着众多有关“龙”的遗址遗迹

  记者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常州有着众多与龙有关的遗址遗迹。除了众所周知的龙城书院与“龙城象教”匾额外,九龙禅寺、龙泉寺、龙亭,众多的“龙城”遗迹,诉说着龙城过去的悠久历史,反映出龙文化对“龙城”生活的渗透。

  龙城书院

  龙城书院遗址位于现常州市天宁区局前街小学内,创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

  龙城象教

  天宁寺大雄宝殿檐下正中和山门殿对面的照壁上,都有“龙城象教”四个大字,由乾隆皇帝亲笔御题。“象教”是佛教的别称,“龙城”指代常州。

  九龙禅寺

  如今孟河镇黄山山麓有九龙禅寺,系梁武帝萧衍敕建,是其妻郗(名徽)皇后的宗庙。清光绪年间重建。20世纪八十年代又加以修葺。

  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今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巢丰苑新村旁。民间传说明代初年,朱元璋得知东南方古城常州有龙城之称,恐其对大明江山不利,便下令在三龙汇合之地凿井,用一块大青石凿成三眼井盖,镇住井下三个龙头,压住了龙脉。后来当地人便叫这里为三井头,同时为了超度这三条龙,在井亭北首路边造了一座寺庙,叫龙泉寺。

  龙亭

  位于东坡公园内。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巡视,到常州时,三次驻跸东郊舣舟亭旁的万寿亭行宫,后在行宫遗址上建“龙亭”。(通讯员 周晓明 张如嫣 徐晓 杨倩



标签:考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