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文物考古
  • 正文内容

考古队进入“契丹”墓,发现两件千年白瓷酒壶

阅读:975 次 作者: 来源:收藏大视界 发布日期:2019-10-12 09:14:07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文物考古资讯。

  我国古代有很多非常厉害的民族,比如说匈奴、突厥、女真还有契丹等等,他们曾经都强盛一时,最后却渐渐消失,融入了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了辽国,在历史上占据幽云十六州时刻威胁着宋朝,最后被蒙古所灭。200多年的繁盛历史却因为战乱等原因,能留下来的文化和文物少之又少。所以每次发现关于契丹的古墓,都对历史研究有重大参考意义。

  从1953年在法库县叶茂台村北山上发现第一座辽墓开始,至1974年已经在此地发现了20多座辽代古墓。契丹原先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也就没有形成固定的丧葬风俗,建立辽国后才在唐宋葬俗的影响下,筑墓人硷逐渐兴盛。而契丹人的墓地往往选在风景优美、背山面水的山之东南麓,选个好风水归葬祖莹,是中原汉文化“叶落归根”意识的反映。在对叶茂台辽墓群的考古发掘当中,专家发现这些古墓都出自同一个家族“契丹萧氏”,“萧”可是契丹大姓,除了“耶律”就以“萧”姓身份最为尊贵。所以这一片墓地里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在所有墓葬中,以7号墓和16号墓的收获最大。16号出土了墓志,证明了墓主人为辽代北府宰相萧义,所以这一片古墓也叫“萧义家族墓”。而7号墓里面葬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据猜测是辽国公主,她的墓里可谓到处都是宝藏。当时的考古领队叫冯永谦,他回忆起1974年刚进入墓室里面的情景:从一进墓门温度就马上降下去,有种凉飕飕的感觉,而这座墓历经千年时光,恍如昨日,里面竟没有多少灰尘,都不用考古队去打扫,实在令人啧啧称奇。甬道两侧绘着各种关于契丹风俗的壁画,四周摆满了瓷器、铠甲、马具等生活用具,很多都是鎏金镶银,十分奢华。外室都这么多文物了,主墓室里面肯定更加让人期待。

  刚进入主墓室,就看到里面显眼地摆放着一具木质棺床,棺床上面有一座大石棺,棺前地上是木供桌。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件学名为“棺床小帐”的木质建筑竟丝毫没有腐烂,棺床为九脊顶,龙首鸱吻,遍施彩绘,很是华丽。而打开棺床之后,那位安详长眠的老年公主也周身全是金银珠宝,光墓主人身上穿的那件“缂金龙纹尸衾”就是无价之宝!还有两幅绢画《深山棋会图》和《竹雀双兔图》都是一经出土就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加上发掘的其他300余件文物,它们的出土为研究辽代契丹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不仅是这些实物,在这座墓室里面,还有同样珍贵的“液体”文物。

  当时发掘进行到了尾声,一队人准备做清理保护工作,突然其中一个人喊道:“最里面还有东西。”大家都急忙赶过去,在墓室的东南角落发现了一些瓷器。其中有两件白瓷注壶,拿起来的时候,竟响起了液体滚动的声音。这种瓷壶看器型应该就是酒壶,里面还有液体,难道这么多年过去了,酒壶里面装的美酒还剩下不少?当时是特殊年代,人们胆子普遍都比较大,只有一位队员建议去化验一下,其他人都开始起哄,说:“这可是千年古酒,喝一下会是什么味道呢?”但说归说,还是没有人真的敢试一下,大家犹豫良久,还是冯永谦鼓起勇气站起来说道:“让我来喝一口看看吧。”

  冯永谦让人拿过来一只杯子,缓缓地将古酒壶里面的液体倒入其中。绿色、黄色还有淡淡的红色混杂,视觉冲击力绝对满分!谁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成分,没准带有毒性,人喝了中毒怎么办?不过当时人们都在考古收获的喜悦当中,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冯永谦闭着眼睛轻轻抿了一口,半天都没有说话。其他人急了,赶忙问他怎么样了,良久冯永谦才说出一句话:“没什么酒的味道,基本都是土腥味。”这也难怪,在古墓里放了那么多年,也不知道沁入多少东西进去,肯定没啥酒味了,当年的考古真是不要命啊!之后经过科学化验,证实酒壶里面的液体确实含有乙醇,而冯永谦也成为考古史上第一个喝下千年古酒的人!

  当然,冯永谦专家之后身体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证明千年古酒里不存在有害物质,不过当年此种做法在考古工作中也确实不太严谨,冯永谦后来也反思过。作为第一代考古人,冯永谦在该领域奋斗了60多年,至今依然活跃在一线,为中国考古学带来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在辽金史研究上撰写过多篇重量级学术文章,很是让人佩服。


标签:文物考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