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了丰富文物的三星堆,在中华文明史上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未来,对古蜀文明以及巴文化的探索,又该以何种方式继续?12月2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汉举行,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就此展开交流讨论。围绕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文明以及巴蜀考古,与会专家形成了《三星堆共识》,并由中国考古学会正式发布。
共识认为,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文明在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壮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见证。
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大立人、面具、头像、神树等器物,是古蜀人对“人与神”充满想象力的独特理解,展示了巴蜀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古蜀文明对世界青铜文明的杰出贡献。应进一步加强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川渝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在传统上属于巴文化区域开展的一系列考古工作,对于推动“巴文化、巴文明、巴国”的探索、深入研究巴蜀文明融入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西南地区山川险阻、地形多变,但古代先民筚路蓝缕,开辟了诸多线路,从很早起就与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联系,并形成了藏羌彝走廊、蜀道、茶马古道等多民族迁徙、交流和融合之路,应大力开展文化线路遗产的调查、保护和研究,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申遗作好准备。
西南地区的古代文化丰富多样,随着近年来一系列考古新成果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巴蜀文化的研究。为整体推进西南地区考古工作,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建议将“巴蜀考古”、“西南夷考古”等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本次会议在纪念三星堆发现90周年之际对巴蜀考古既往工作进行梳理回顾,同时又立足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展望巴蜀考古的未来,不仅是一次巴蜀考古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深入认识巴蜀文明、中华文明的学术研讨,会议的召开将推动西南考古、巴蜀考古与研究走向更加深入、更加广阔的层次和境界。(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