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争鸣
  • 正文内容

学术论文“挂名”陋习何时休

阅读:867 次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1-02-21 13:28: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网分享的学术评论文章。

  日前,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修订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明确提出,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署名应当按照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挂名”。

  三部委强调论文、著作、专利等成果的署名规范,不过是在重申常识。科研工作最讲实事求是,无实质学术贡献者不得欺世盗名、在论文上“挂名”,不是常识吗?当然,这是一个需要重申常识的时代。

  关于论文署名乱象,有两则令人拍案惊奇的新闻:一则在2020年1月曝光,某高校一篇论文署名多达13人,其中还有与论文所涉专业毫不沾边的行政人员;一则在2019年7月刷屏,某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员送5篇SCI论文给女博士,后因双方感情纠纷而牵出来。阿猫阿狗都可以在论文上署名,论文还可以像物品一样随便送,你还别笑,在论文“挂名”问题上,可谓是水深不见底。

  有人在大数据基础上总结出论文“挂名”的N种类型,包括论文交易型、名人效应型、强权控制型、学术贿赂型、“甩锅”型、师生情谊型、爱情型、友情型……关系万千重,情况很复杂,潜规则盛行,令行外人觉得不可思议。非但学术论文“挂名”比比皆是,在其他领域,如各类评奖、评优、专著、专利等一样盛行。

  论文“挂名”现象有多乱,危害就有多大。宏观层面,不论何种类型,无实质学术贡献者在论文上“挂名”,实质就是一种造假行为,既是对社会的欺骗,也是对学术的亵渎。微观层面,不同情况其后果有所不同。比如说导师挂名、行政领导挂名,就可能涉及学术贿赂或以权谋“名”,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如果论文“挂名”与评职称、申报各种“帽子”或科研项目等关联,危害就更加深远。

  论文“挂名”治理,仅有一个《行为规范》是不够的,必须有一系列硬措施,形成“包抄”之势。比如在论文发表方面,现在国际上不少杂志要求在论文署名时,必须注明每一位作者的实际贡献,此举对“挂名”者无疑有一定的约束力,可以借鉴。比如在科研管理评价体制方面,必须改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考核套路,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科研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科研人员的压力,减少“挂名”乱象。(评论员 练洪洋)


标签:学术评论,学术论文,论文发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