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
  • 正文内容

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论坛在沪召开

阅读:1156 次 作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日期:2021-04-07 13:56: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网分享的学术论坛资讯。

  3月30日,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论坛在沪召开。作为研究院的承建单位,复旦大学将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的支持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亚洲领先的金融法治研究机构。会上,复旦大学、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四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晓云,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茆荣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上海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刘晓洪,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代表共建成员单位共同为研究院的成立揭牌。陈志敏主持成立仪式。揭牌仪式前,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专程会见与会嘉宾。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亚洲领先的金融法治研究机构

  焦扬提出,金融法治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错综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都迫切呼唤我们高质量做好金融法治工作。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的成立,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中国金融法治水平、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动作为。

  焦扬表示,复旦大学将落实好协议,高起点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亚洲领先的金融法治研究机构,为推进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为此,研究院要在服务金融法治理论创新上求突破,努力建成国内金融法治研究领域的立法研究基地、理论创新高地、学科融合平台,围绕金融法治理论的前沿问题和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难题开展联合攻关;要在提升智库建言咨政能级上展作为,深度融合法学和金融学等学科,将研究院打造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金融法治高端智库,引导更多专家学者为金融法治体系建设建言献策,为服务国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在培养高层次金融法治人才上结硕果,深化与研究机构、业务单位的实践合作,为金融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深厚学术土壤、创造丰富实务场景,建设高层次科研队伍,创新金融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金融法治建设储备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希望研究院立足上海、服务国家、放眼世界,四家单位合作共建,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刘晓云表示,金融是国际经济运行的基石,关系经济发展大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金融司法对规范和引导金融交易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金融主体、促进金融市场法治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融法治环境已成为衡量金融中心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的金融治理、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的成立,有助于推动金融法治理论研究和实践,相信通过各方努力,研究院将打造成金融法治的理论研究高地和对外交流窗口,助力中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和国家金融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金鹏辉提出,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生逢其时、大有可为,希望研究院充分发挥上海的资源优势,团结凝聚上海乃至全国、全球金融法治领域的专家,花大力气建设一流水准的研究队伍,打通“产学研”之间的阻隔,持续不断地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一方面,要向国际社会积极介绍上海以及中国的法治环境和裁判的典型案例,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司法制度的信心;另一方面,要聚焦我国金融法治建设的重点领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对标最高标准,研究具有竞争力的金融规则体系。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作为研究院的发起单位,将和各共建单位一起全面履行兑现各项承诺,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希望上海司法、金融、教育科研系统各单位共同支持和参与研究院的各项工作;希望研究院管理团队和研究人员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营造蓬勃向上的科研氛围,争取早出、多出成果。

  赵红表示,上海金融法院愿与学界、业界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推动金融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研究高地,培养金融法律专家、司法实践骨干的人才基地,推动国际金融法治合作交流的前沿阵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更多的智慧支持。

  刘晓洪提出,金融法治离不开法治研究的支持。四家合作建设单位共建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有利于资源互补、开放合作,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紧密结合。希望研究院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上述优势,持续不断地产生研究成果、为我国金融实务、监管、司法提供理论支持。

  发布《中国金融法治前沿报告(2019-2020)》

  据悉,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将以建设国内金融法治研究领域的立法研究基地、理论创新高地、学科融合平台为目标,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我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作出积极贡献。研究院成立后将重点围绕举办学术活动、连续出版《中国金融法治前沿报告》、建设金融案例库、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围绕金融法治理论的前沿问题和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并积极培养跨学科高水平人才。

  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以合作、开放、资源整合为办院方针,研究院通过整合复旦大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力量,形成交叉融合优势。聚焦金融法治发展前沿,推动校内外、国内外学者专家跨学科、跨领域交流,研究院致力于搭建金融界与法律界、实务界与学术界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导更多专家学者在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层面为金融法治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成立仪式上,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季立刚发布了《中国金融法治前沿报告(2019—2020)》。作为研究院的首部重要成果,报告从理论视角展现了中国金融法治发展的特点,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法治发展的进程,展现了2019—2020年度中国金融法治发展成就,并对金融法治发展的美好愿景做出展望。涵盖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和金融科技等多个研究领域,从立法、司法、监管等不同视角展开分析,这份反映当前金融法治重点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的报告,紧扣发展的实践需要,以专题形式研究国内外相关金融法制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以期为建成符合中国国情、吸收国际经验、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法治体系发挥智库功能。

  季立刚表示,研究院希望通过《中国金融法治前沿报告》的持续出版,以及研究院网站和公众号的信息推送,全面反映中国金融法治发展的历程,满足金融法治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的需求,为关心金融法治建设的各界人士提供学术交流和探讨实践问题的平台。

  多领域专家学者共论中国金融法治发展实践

  在随后举行的“中国金融发展与法治”学术论坛上,多领域专家学者共论中国金融法治发展实践。茆荣华、陈志敏分别围绕“金融国际化与法治环境”“双循环格局下国际和涉外金融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话题发表主旨演讲。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主持主旨演讲阶段。

  茆荣华围绕“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实现新发展,为金融业国际化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主题,介绍了金融国际化发展背景下金融司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分享了上海法院服务保障国际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并对金融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如何优化金融法治环境提出了若干建议。他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金融领域改革和金融创新,既是我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金融国际化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法治环境予以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离不开各方共同努力,期待大家携手共进,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优势特长,为国家金融战略顺利实施、实现我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陈志敏表示,双循环格局下国际和涉外金融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做到“三个加强,一个创新”,即:加强研究国际大变局下的双循环格局构建,加强研究国际大循环下的国际金融法治,加强研究国内和涉外金融法治的统筹推进,创新国际和涉外金融法治人才的培养。此次复旦大学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上海金融法院的大力支持,得以成立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是学校服务中国金融法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一大契机。希望在各个合作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校内外精诚合作,产生优秀成果,培养创新人才,为促进我国金融法治建设、为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做出复旦应有的贡献。

  会上,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会长龚柏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竺常赟,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数字经济法治中心主任许多奇,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博士后杨光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博士后冯攀分别以“平台型公司从事金融业务监管体系之思考”“高水准对外开放背景下的金融法治”“民法典施行与金融”“数字货币规制的全球格局与实践共识”“金融机构恢复与处置计划的国际比较”“算法的规制”为题作学术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综合管理部法律法规处处长舒雄主持主题发言阶段。季立刚作总结发言。


标签:学术论坛,学术会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