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争鸣
  • 正文内容

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阅读:1226 次 作者:蒋重跃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日期:2022-02-22 10:37:25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网分享的学术争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强国是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对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全面部署。

  为什么要提文化强国?这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问题。当今世界,文明仍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分野之一。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唯一一个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能说已经是文化强国,因此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当务之急。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一个国家的伟大,首先在于文化的伟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建成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之强,不仅表现为国际文化格局中文化创新的程度、发展境界的高度、文化影响的力度等客观态势,更表现为先进的文化精神,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理想所抱有的强大的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对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气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作为人文社科期刊的从业者,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我们所确定的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强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文化强国是一个大事业,包括很多方面。我们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行业,笔者从行业实际情况出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这在任何领域都是首要原则,学术期刊也不例外。但是真的要做好,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修养,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修养,提高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能力。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培训工作做得相对不足;对域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的学习和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我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文明生存发展及其对人类应该有较大贡献的理解还要不断加深。政治导向不只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视程度。笔者以为,做到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与中华文明生存发展相一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人文社科期刊在编辑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是讲政治;对“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绝不能不加区分地全盘照收,而是要学习与借鉴,这恰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亦是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的体现。我们行业协会、学会,需要在各自的培训工作中加大力度,提高认识,真正让编辑理解文化强国战略的政治意义,把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转化为理论和情感上的自觉。

  保持前沿的学术引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社科期刊是学术刊物,从业的编辑是科研人员,除了严把政治导向关之外,还承担着栏目设计、选题策划、作者安排等重任。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没有敏锐的学术眼光,没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就承担不起引领学术的重任。关于编辑是否有责任、有能力引领学术的问题,过去有不同意见。如果把引领学术理解为指导专家学者如何搞科研,如何撰写论文,这似乎不太合适。但如果把引领学术理解为捕捉学术发展苗头,组织学者开展研讨,带领相关学者朝某一个重要方向努力,那么,学术期刊编辑当然就有引领学术的必要。目前国内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策划栏目、组织选题、约请作者等工作中就有做得非常好的例子,有些“80后”的编辑和主编,干得相当出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实在在地挑起了大梁,成为新时期学术期刊的骨干和学术研讨活动的组织者或引领人。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人文社科期刊编辑要密切关注国际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以中华文明生存发展为总体目标,探究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深刻原因,挖掘中国文化蕴含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入探讨中国文化特点和中外文化异同等前沿性学术研究苗头,为学术创新提供助力,实实在在地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制定科学的审稿标准。学术期刊是展示优秀学术成果的窗口,学术成果的内容和范围具有广泛性,既可以研究中国,也可以研究外国;既可以是中国学者的成果,也可以是外国学者的成果。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从外面看到中国的学术成就,也可以从内部看到国外的学术成就,所以窗口这个比喻仍然有效。为了保证发表的成果是学术研究的高水平之作,设定和掌握好审稿标准就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现在各期刊都有自己的审稿标准,但这些标准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理论和学术高度?是不是适应世界学术发展的新形势?是不是能够保证学术发展的前沿性?是不是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进步?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什么是“学术性”?有没有技术指标?对前人学术成果的总结达到了怎样的深度?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从前人的研究中发现的?创新的条件是否具备?什么是“理论性”?有没有概念自觉?能不能深入到根本的层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能不能把问题的本质结构和运转机制呈现出来?在语言逻辑上能不能形成系统?什么是“科学性”?有没有证据—结构—量化研究的自觉?研究方法可不可以共享?研究结论可不可以验证?研究成果可不可以交流?

  总之,科学的审稿标准不但是衡量来稿的标准,而且能够成为学术研究的方法指南,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促进各级各类学术期刊编辑的成长,可以帮助学术研究者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成果质量,可以推动学术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期刊编辑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研究对策,尽可能地设计出符合时代需要、保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审稿标准。

  加强高效的传播手段。学术期刊是重要的交流平台和传播渠道,多年前,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时候可以说是铅与火的时代。那时学术成果发表在纸质期刊上,通过邮递,传播到各地。如今,情况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把学术成果即时传输到可以联通的世界上任何有终端的地方。为了解决信息数量庞大,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互联网站还对数据做了尽可能方便传输和阅读的处理,形成了各种网络数字产品。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数据库和网络机构,还在成果内容上继续加工,设计出补充、延展、附着信息的种种功能,以强化学术成果的交流和传播效率。

  打造先进的管理流程。编辑管理流程是保证学术期刊贯彻落实大政方针,实施编辑计划,发掘优秀学术成果,提高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流程,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学术期刊,不可能完成以高质量学术期刊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光荣使命。

  我们的许多期刊单位,仍然沿用纸质本时代的组织形式和工作程序。当然,这是基本流程,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随着科技进步,学术期刊不断发展,除了原有的纸质期刊,数字期刊不断涌现,学术集刊、外文期刊、电子期刊形式多样,除了原有的期刊编辑部,学术期刊社、数据公司等组织形式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在原有三审三校的基础上,怎样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就成了期刊人必须认真研究的大问题。我们要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增强流程管理的科学性,不断完善期刊工作流程,提升效率,提高期刊质量,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为新时代期刊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


标签:学术争鸣,学术期刊,评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