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
  • 正文内容

院士专题学术报告会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举行

阅读:1299 次 作者: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8-05-09 09:03:47
基本介绍:

  近日,院士专题学术报告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校区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李德毅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特聘教授和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戴琼海院士作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校科技处主办,机器人学院承办。校科技处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师、机器人学院及相关学院负责人与教师学生等近20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报告,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鲍泓主持会议。

  李德毅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工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智能驾驶领域研究,参加了多项国防电子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研制和开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十余项。

  报告会上,李德毅院士作了《从人工智能到人脑认知》专题学术报告。他从解开脑科学之谜的认知神经学方法和认知物理学方法两条不同途径谈开去,指出人工智能倒逼脑科学:要研究人类认知的特殊性。他谈到:“受脑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和“受人工智能启发的脑科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认识人脑认知的奥秘也许是对自身的终极挑战,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能不能推动脑认知科学的研究?通过驾驶脑研发成功的启示,他指出,“凡是悠久强大的学科,如生命科学和物理学,都是很有个性的学科,往往壁垒森严,存在“生殖隔离”现象。长期以来脑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研究犹如两条平行线,没有实质性的交集就是证明。我们搞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应该跟脑神经科学家、生命科学家做学科交叉,使同一个人成为两个不同领域的专家,这才是真正的‘交叉’。”他强调:“一旦碳基生物脑和硅基电子脑在介观或宏观层面形成 “杂交优势”,其势将会猛不可挡,必定掀起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新高潮。”

  戴琼海院士长期从事智能视觉、智能成像领域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数项。

  报告会上,戴琼海院士作《视觉大数据》专题学术报告。他从“小白鼠在听音乐时,大脑活动是什么样的?”讲起,通过大屏幕中清醒小白鼠在听音乐时的全脑神经网络活动清晰展现:闪烁的钙成像信号不仅呈现了单神经元活动,也蕴含了跨脑区的信息传递、变换信息。他介绍,随着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已经超越了预期,但人工智能距离人的智能尚有难以逾越的差距,只有通过建立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桥梁,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他指出,智能计算成像技术可为发现大脑感知和运行新现象、揭示神经网络计算机制,探索脑疾病病理和机理,提供观测工具和海量基础数据,建立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桥梁,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李德毅院士与戴琼海院士前瞻世界人工智能及人脑认知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报告引发现场师生强烈反响,会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主持人鲍泓教授讲到,二位院士同时来我校作前沿学术报告,在我校历史上还是首次,给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报告结束后,两位院士与现场师生进行了生动热烈的互动交流。

  报告会后,李学伟校长会见李德毅院士、戴琼海院士。李学伟校长指出,院士专题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行,对于更好地贯彻学校“学术立校”与“人才强校”战略,更好地弘扬新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大学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校长助理兼校科技处处长杨鹏,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校人事处与机器人学院相关负责人陪同会谈。


标签:学术,报告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