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
  • 正文内容

智慧校园峰会暨复旦大学2018年教育信息化高端论坛举行

阅读:1236 次 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发布日期:2018-05-12 18:08:24
基本介绍:

  智慧校园一直是高校信息化的热点,但智慧校园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却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复旦大学智慧校园建设起步较早,也具有比较明显的超前意识,为很多高校提供了借鉴。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信息化主管,高校信息化相关负责人及技术人员、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复旦大学,共同探讨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智慧校园建设新思路。

  5月11日,智慧校园峰会暨复旦大学2018年教育信息化高端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论坛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赛尔网络有限公司、上海市高教学会MIS专委会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网络专委会承办。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出席论坛并致辞,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李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先后作主题演讲。

  刘承功在致辞中指出,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是复旦大学能力和条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复旦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任务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新型信息化校园,以一站式服务大厅,数据服务和网络安全为主要抓手,从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等方面真正体现信息化的规范、高效和便利,创建符合“双一流”的智慧校园。

  在分享与碰撞中探索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

  李永智围绕《质变前夕的教育信息化》提出,教育信息化一直处于量变之中,并没有达到质变,当前仍处于“质变前夕的教育信息化”阶段。而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要教育信息化的质变发展。他认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要加强顶层设计,尊重教育的规律和网络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面向所有学生的“因材施教”。通过培养未来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建立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新理念、体系、内容、结构,推进个性化教育和发展,来化解这样的矛盾和焦虑。

  李星教授在题为《向IPv6演进的网络设计》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和国务院两办通知提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要求为IPv6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机遇。IPv6在解决互联网IP地址不足问题同时,也是增强网络安全,解决端对端安全性问题和实现流量互通,支持新兴应用的关键技术。同IPv4互通是IPv6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未来两到三年将是向IPv6过渡的关键时期。技术必须为目标服务,通过IVI翻译技术,实现平滑演进互联互通和网络安全,可以有效实现IPv4向IPv6的过渡。李星指出,国家的战略推动和AI、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需求,为IPv6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高校必须拥有创新性的思维才能抓住这个机遇,让IPv6真正服务于教育科研,使中国在成为互联网强国的道路上实现“换档超车”。

  周傲英在题为《教育信息化的出路在于向互联网企业看齐——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体会》的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教育发展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来没有哪一项研究成果像互联网这样对世界和人类本身产生如此深刻且深远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出路就在于向互联网企业看齐。

  在经验分享与观点碰撞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对“智慧校园”有了新的认识,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通过对“智慧校园”领域的不断探索,传统教育信息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更新延展,实现教育更加均衡化、智慧化和个性化的明天。

  在创新与突破中打造智慧校园服务师生

  “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实践实验案例展”在会议现场同时举行,该展展示了复旦大学网络建设、校务管理、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网络安全、数据治理、前沿技术7个方面的信息化实践实验成果,包括学校近年来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在线学习系统、智慧教室、智慧点餐、自助打印终端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参观者可现场体验人脸识别注册签到、物联网解决方案、网络安全实训平台、自动化无人机库应用等复旦大学正在实验中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将在已有实践成果基础上升级的校园智慧应用。

  “一网四区十院多出口”的校园城域网、5GHz全覆盖工程、eHall网上办事大厅、智慧校园环境下的自助服务终端、校园物联解决方案、人脸识别解决方案……让与会者亲身体验复旦师生正在经历及未来将要实现的校园生活。

  复旦大学第六教学楼的智慧教学实践,复旦大学枫林校区食堂的智慧点餐体验,更让与会者深切体会到信息化应用已深入到高校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师生和行政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来了极大便利。

  近年来,复旦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勇攀高峰。2001年,复旦大学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实体化的信息化办公室。2013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实现行政体制的分层管理、业务模式的协作协调、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整合业务流程、优化服务体系为方略的“一站式”服务应用模式在复旦大学应运而生。这一新型应用模式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的用户办事流程,将原来依托纸质凭据流转的接收、审批、回复等工作归为“一键式”网上审批,从而为师生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2018年1月,复旦大学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高校,进入教育部评定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试点单位之列。

  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对校内师生、国内同行高校以及国外高校的调研,复旦大学制定了《复旦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六大体系”的建设目标:以“高速泛在”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为基石,以“长治久安”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为根本原则,以层次化的数据治理服务体系为内涵,以“高效智能”的智慧校务应用体系为核心,以“平台化”的关键技术支撑体系为手段,以组织架构层面的智慧校园管理体系为机制保障,通过三年的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校园网络“一张网”、基础设施“一片云”、网络安全“一体化”、数据资产“一张表”、用户服务“一站式”五个“一”的重点工程。

  如果说以前的智慧校园使高校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的华丽转身,那么,未来的智慧校园将不仅是服务,更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标签:学术,论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