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思政论文
  • 正文内容

基层公务员在十八大后的心态变化及调适方法

阅读:1043 次 作者:谢治菊 来源:期刊网 发布日期:2018-08-04 15:05:23
基本介绍:

  摘要:基层公务员的心态分为工作心态、社会心态和生活心态。调查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禁令对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影响是正向和积极的。同时,受党的十八大以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影响,基层公务员的责任心增强、幸福感增加、满意度提升,这使其呈现出工作心态积极、社会心态平和、生活心态乐观的特征。仔细分析发现,基层公务员因压力增大而导致的失衡心态、倦怠心理、社会责任感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应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注重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健全基层公务员考核体系,建立基层公务员容错纠错机制,坚定基层公务员职业信念。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容错纠错机制;激励机制;

  十八大

  一、研究的缘起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指的基层公务员,指在县及其以下公共部门工作、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工作人员,即李普斯基笔下的“街头官僚”。“街头官僚”并非指街面上的工作人员如中国的“城管”,而是以空间隐喻的方式表征与公共服务对象直接接触的基层工作人员。根据李普斯基的描述,“工作中与公民直接互动,并且在工作实施中拥有实质自由裁量权的公共服务工作者”都可称为“街头官僚”。[1](P3)之所以要研究基层公务员的心态,是因为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是回应民众需求的载体,其行为会对民众的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正如李普斯基所言,由街头官僚所执行的政策通常是与人民关系最为密切且充满个性化的政策,这使得街头官僚行动势必会影响人民的生活。[1](P8)同时,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会影响民众对政府治理体系的评价。中国的基层公务员是党和政府的象征,政治特色更加明显,他们的工作与行动映射着政治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整体形象,在特定场域下构成了民众评价政府的经验基础。为此,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的心态,对促进基层公务员在变革环境下捕捉机会与迎接挑战能力的增长,对调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提升基层公共事务治理效果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基层公务员心态是指基层公务员对自己工作、生活、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及其在此过程中的言行表现。基层公务员的心态包括工作心态、社会心态与生活心态,其中工作心态是最重要的构成,意指基层公务员在参与基层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心理状态及其情绪反应。基层公务员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政策执行情况、政府公信力以及政府工作效率。随着经济转型、政府转型和社会转型互动叠加的敏感时期的到来,我国广大基层政府公务员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趋脆弱的基层治理环境。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国家对农村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基层工作性质的变化引发了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变化;再加上,新一届中央领导执政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强力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此外,新时代的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这让基层公务员的压力倍增,职业倦怠感更为明显。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公务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还是交往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对基层公务员的心态造成强烈冲击。心态决定心情,心情决定状态。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好坏事关基层公共事务的治理效果,事关百姓的安危冷暖,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的心态有没有变化?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调适?目前学界对这些问题缺乏系统的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仅可从少许报刊评论和网上吐槽的一些帖子中窥知一二。例如,有人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从严治党让政治生态逐步好转,公务员队伍的心态呈现正面变化,整体上趋于自尊自信、行为趋向理性平和,逐渐培养了一大批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公务员,这些公务员责任心强、任劳任怨、敢于担当、积极向上,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基本达成共识,个别存在懒政、迷茫失落、急功近利等消极心态。[2]也有人强调,八项规定让公务员的隐性收入和福利大大减少,部分公务员牢骚满腹,考虑辞职的被调查者越来越多。[3]网上大量的吐槽帖子支持后一种观点,认为党的十八大尤其是精准扶贫以来,基层公务员的压力不断增大,加班日益增多,待遇日渐减少,问责日趋严苛,这让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愈发明显。正如网上《乡镇为什么憋屈,乡镇干部为什么委屈?》一文所吐槽的,乡镇工作没钱办事、人手紧缺、权责利不对等、检查繁多,乡镇干部待遇低、环境差、条件艰苦、压力大、不被理解、忽略家庭、前途飘渺,难怪委屈和憋屈。[4]这说明,网上关于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心态变化的探讨呈现两种取向:一种认为十八大以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让基层公务员的心态越来越积极,另一种则认为十八大以来的各项禁令让基层公务员的抱怨越来越多。到底哪种取向更符合基层公务员的现实心态?现有的研究结论并没有建立在大规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而是通过个别典型案例和宏观面向推测结论,结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待提升。故此,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拟在大规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街头官僚理论,对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心态变化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调适策略进行系统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贵阳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课题《西南地区基层公务员心态研究》的调查,此调查始于2017年1月,终于2017年12月。为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变化,课题组先后10余次到贵州、重庆和四川3省(市)公务员管理局和基层政府做大规模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调查共涉及到30余个县(市区)130余个乡镇(街道)和县属部门,共获取有效调查问卷3209份,其中,贵州省1478份,四川省805份,重庆市926份,3省(市)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2.4%、80.5%和92.6%。为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虽属于同一级别,但考虑到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性质和工作内容、工作对象不同,课题组首先将调查范围分为乡镇机关、街道办事处和县属职能部门3类;在此基础上,选取分管土地、财政、扶贫、社保、信访、维稳和福利等民生领域的重点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既有基层公务员,也有基层事业编制工作人员。调查样本的背景变量如下:男性占59.9%,略多于女性;10年以下工作年限的被调查者稍多,比10年以上多10%;少数民族公务员占43.9%,汉族占56.1%;文化程度为本科的公务员占70.6%,科级以下、科级和处级的比例分别为53.7%、33.8%和12.5%;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公务员占多数,高达73.4%,10-20万元的占24.2%,20万元以上的为少数,占2.4%;年龄在31-45岁之间的公务员最多,占48.7%,说明调查的公务员以青壮年为主;调查的对象中,乡镇机关、街道办事处和县直部门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为43.2%、45.5%和11.3%,符合基层公务员的身份定义。

  二、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心态变化特征

  受精准扶贫待遇低、压力大、时间紧、加班多、责任重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受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不高、晋升通道狭窄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部分基层公务员存在安于现状、态度恶劣、谋求私利的消极心态。[5]例如,以“疲于应付”的心态对待检查填表,以“敷衍塞责”的心态面对责任担当,以“急于求成”的心态跟风产业项目,以“消极应考”的心态应付入户评估。正是由于有这些消极心态,有学者呼之“公务员的辞职热”已经来临。根据智联招聘《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公务员跨行业跳槽比例比2014年同期上涨了34%,公务员群体竟成为跳槽最活跃的白领。[6]公务员的辞职热真的来临了吗?其真实的心态是什么?本次的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基层公务员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禁令对他们的影响是积极的,占92.8%,是认为消极影响的12.9倍。为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八项规定等各项禁令对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影响是积极的?70.8%的被调查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禁令让他们工作上的应酬大大减少,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和休息;同时,68.5%的被调查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工作环境更加风清气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简单,执法者和被执法者的法治意识都更为浓厚,连原来在网上被频频吐槽的职务晋升,也有7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靠个人的能力和人品而不是关系;此外,49.8%的被调查者反映,受接待减少、接待标准规范和公车改革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公”经费明显降低,有的乡镇仅为原来的1/3;最后,由于党的十八大对政府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像浙江“最多跑一次”这样的行政改革逐渐生长,这让36.7%的被调查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的工作效率是有所提升的;至于公务员的辞职现象,仅有6.1%的被调查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离职的基层公务员有所增加。但仔细分析发现,离职的基层公务员以80后特别是85后为主,大都是财政、金融、税务、会计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虽然有高达95%的被调查者理解公务员辞职现象,但仅有38.1%的被调查者仅表示有辞职的想法,且调查的客观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辞职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如2014-2017年,西部某区(市级区)仅有7名基层公务员辞职,辞职人数同比是下降的。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部分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有所下降、隐形收入有所减少,但被减少的福利待遇原来大都没有覆盖到基层公务员,故而并未对其引起较大的心理落差。这意味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禁令对基层公务员心态的影响是正向的、积极性。不仅如此,由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行政生态环境更加风清气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心态、社会心态、生活心态等方面还呈现出以下特征。

  1.责任心增强,工作心态积极

  调查显示,68.5%的基层公务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其工作责任心更强,21.4%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工作责任心没变,10.1%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工作责任心下降。这说明,接近70%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增强了,这一比例是认为下降了的6.8倍。正是由于基层公务员的责任心增强了,有57.1%的被调查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积极性也增加了,这一比例分别比积极性没有提升和积极性下降的被调查者高32.7%和38.6%。这意味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政令对基层公务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以正面为主。正因为如此,才会有94.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努力地、积极地工作,76.9%的人表示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是值得的,仅有5.6%的表示其工作心态比较消极。当然,尽管心态消极的人数较少,也要关注基层公务员工作态度消极、责任心下降的原因。前段时间一篇帖子《对不起,公务员我不嫁》被炒得沸沸扬扬。该文指出,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加薪靠运气、加班是必须、升职没机会、既没钱也没时间、职业倦怠感高、不能满足个体婚姻的要求。[7]此文不是学术论文,观点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值得商榷,但即使部分人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基层公共组织能够提供符合他们偏好的组织承诺,事实却是这群人处于中国压力型体制的“末端”,压力较大、责任较重、资源有限、报酬偏低,其所面临的职业倦怠比上层公务员更明显,个别人工作情绪消极和责任心下降在所难免。

  2.幸福感较强,社会心态平和

  就生活态度而言,数据表明,64.2%的被调查者表示生活幸福。这一比例是认为不幸福的4.3倍。由此认为,基层公务员的幸福指数还是比较高的。基层公务员之所以认为生活幸福,和他们良好的社会心态有莫大的关系。调查显示,63.9%的基层公务员认为社会是公平的,57.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在乎别人的评价,63.7%的被调查者经常上网并关注网络焦点事件,主要关注官员的贪污腐败事件、弱势群体的维权事件和特殊人群的特殊事件,当然,也比较关注食品安全和社会风气事件,这符合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同时,58.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焦点事件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比认为是消极的被调查者高17.4%。当问及“能力比你差的人得到提拔重用是何感受”时,67.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平常看待,29.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积极反思,仅有2.9%的被调查者心生怨恨。这说明,超过2/3的被调查者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职位晋升中的不公平,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社会焦点事件,能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别人对他们的评价,这说明他们的社会心态较好。正因为社会心态较好,才有68.1%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基层公务员的前途充满信心,89.4%的被调查者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87.7%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被调查者是值得信任的,87.1%的被调查者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92.7%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94.2%的被调查者会检举或制止有损民族气节、有损公平正义的行为,91.8%的被调查者认为违法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93.4%的被调查者选择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矛盾和纠纷。

  3.满意度提升,生活心态乐观

  当问及“十八大以来工作满意度如何”时,55.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所提升,25.7%选择没变,18.5%选择有所下降。这说明,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禁令比较严格,但这些严格的禁令在让少数基层公务员有反感的同时,却因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让超过半数的基层公务员欣然接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还有另外三组调查数据:一是基层公务员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60.7%满意,21.1%一般,18.1%不满意,满意者约占2/3;二是基层公务员的生活满意度,55.1%满意,23.6%一般,21.3%不满意,满意者超过一半;三是基层公务员对具体生活状态如住房、家庭、子女教育、身体状况、知识素养、人际交往的满意度,总分为5分,均值分别为3.09、3.86、3.44、3.35、3.46、3.45,处于一般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状态。这说明,基层公务员对工作、生活、身体的满意度都比较高。正因为基层公务员对整体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68.3%的被调查者表示生活态度比较乐观,这一比例是悲观者的9.5倍;同时,面对挫折时,70.8%的被调查者选择勇往直前,仅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退缩。这些数据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这对于选择基层公务员的激励方式有重要的作用。

  三、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心态问题反思

  尽管前述调查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的心态整体向好,但类似于“每天早上一睁眼几十件事等着我”“感觉要累死”“已经很久没回家”“真希望有三头六臂”之类的网络吐槽却频频发生,以致一些记者采访时用“感受了、感动了”来表达对基层工作者的敬意,用“活多钱少责任大”来形容基层工作状态。[8]其实,摘下有色眼镜,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确实不轻松,有的基层干部70%的时间在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30%的时间在开会和写材料,还得忍受家人的怨恨和群众的批评,这会给其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为减轻压力,部分基层公务员会对工作和服务对象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调适,如在心理上贬低当事人或降低自己的工作目标以迎合自身的能力,这些调适会从心理上降低他们在能力和目标上的差距,进而使他们的工作在心理上容易被处理。[9](P274)有些基层公务员却发展成不同的态度,利用刻板化的形式重新定义工作的本质或他们服务的当事人本质。刻板化印象其实是人们对于正确性深信不疑的简化,但这些刻板化印象在实际上却是不利而且不正确的,因为刻板化印象充其量只是将具有名义上相似特质的群体简化之后所得到的概括性特征罢了。[9](P275-276)这说明,基层公务员压力的增大会导致行动的机械化和思维的僵化,降低服务效能。为此,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心态存在的问题也十分必要。

  1.工作压力增大引发心态失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普遍增加。例如,有高达87.2%的被调查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分别是认为“压力不变”和“压力下降”的8.7倍和31.4倍。为何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的压力会增加?一是受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基层检查明显增多。调查发现,某组驻村10来天,就先后开展了脱贫攻坚巡查、半年工作综合考评、半年脱贫攻坚工作考评、“双百工程”实地观摩等10来项检查。难怪访谈时,LPS市一位扶贫干部告诉我们,整个扶贫过程中上级检查多、填表多,该乡2017年接受大型检查10余次,小检查几十次,往往国家考核评估结束后省里来检查,省级检查结束后市里又来检查。正因为精准扶贫检查增多,当问及十八大以来各类检查的变化时,高达80.5%的被调查者表示,十八大以来,基层各类检查增多。二是“信访维稳”一票否决制让基层公务员如履薄冰。信访是民众权益得不到保护时正常的利益表达机制,但在实践中,往往以“零上访”“零进京访”作为评价标准,实行信访一票否决制。在基层公务员眼中,这一制度是否合理呢?80.4%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这一制度不合理,尤其在拆迁安置补偿中,许多涉案涉诉事件和民众的不合理要求为“零上访”增加了难度。检查的增多,压力的增大,让基层公务员面对责任担当时心态有些失衡。其中,56.4%的被调查者认为上级对基层的责任追究不合理,典型表现是基层公务员的“权责利”不对等,占49.1%,责任多、权利小、利益少。例如,55%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周都要加班,66.1%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天都要加班,但加班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致9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收入偏低或一般。这说明,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积极性有所提高、责任心有所强化、幸福感有所增强,但“权责利”不对等的状态还是让他们承担责任的心理有所失衡,此种失衡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诚如库珀所言,“责任是构建行政伦理学的关键”。[10](P62)一旦承担责任的心态失衡,就会带来道德危机,引发伦理冲突,损害基层政府治理的合法性。

  2.存在一定程度的倦怠心理

  所谓职业倦怠,意指工作者因能力或资源的不足而导致的工作失败、精力衰竭或身心枯竭。[11]职业倦怠是资源过度需求状况下的生理疲劳、情绪衰竭和认知厌倦,此种厌倦会带来工作上的疏离感、无成就感和无规范感,从而进一步诱发个体以负向的态度和行为面对工作。[12]考虑到学界一般用“情感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来测量职业倦怠,课题组用“我的工作让我焦虑、下班时我觉得筋疲力尽、早上起床想到工作就觉得累、我感觉工作压力较大”四个问题来测量情感衰竭,用“我对这份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我对这份工作没有以前热心了”两个问题来测量人格解体,用“我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我越来越不关心自己在工作中的贡献、我在工作中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三个问题来测量成就感低落。调查显示,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总均值为2.33,处于偶尔倦怠与经常倦怠之间。仔细分析发现,三个维度的职业倦怠感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情绪衰竭比较明显,均值为2.71;人格解体次之,均值为2.13;成就感低落不明显,均值为1.97。也即,基层公务员情绪衰竭方面的职业倦怠问题更为突出,其中,91%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工作焦虑,92.7%感觉不同程度的精疲力竭,82.5%的被调查者一想到工作就累,91.6%的被调查者觉得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这说明,90%左右的被调查者在情绪方面的倦怠感是比较明显的。基层公务员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压力大、加班多的状态,这会对其心理和身体产生影响,进而引发他们情绪上的不满与抱怨。情绪会影响认知过程,认知会影响行动,行动的达成又往往取决于动机,故此,经常加班的基层公务员认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情绪消耗过度,不愿更多的付出,进而会对工作感到疲惫和厌倦。也就是说,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基层公务员作为“公共人”的角色和作为“公民”的角色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更大,如果该冲突不被及时、妥善地处理,压力就会产生,职业倦怠问题随之而来。[13]

  3.社会责任感不足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在社会里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因社会分工和角色扮演不同,个体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也不尽一致。与普通社会成员相比,公务员理应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受“寻租”“权钱交易”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公务员的责任感越来越少,难怪浙江省2015年将“社会责任感”作为录取公务员的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了1891名被调查者78.6%的支持。[14]其实,将社会责任感纳入公务员录用考察标准,不过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回归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人民公仆的本原。[15]社会责任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具体化为某些指标才能更好地测量。一般而言,见义勇为、参加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等是常见的测量指标,据此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基层公务员的社会责任感并不强。尽管有7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是值得的,有48.3%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基层公务员队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当面对不当行为时,仅有21.9%的被调查者选择当场指出,8%的被调查者选择向相关部门举报,剩下的都选择了沉默。在沉默的人中,21.8%不闻不问,31.8%事后再说,16.6%是其他举动。这说明,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基层公务员的正义感不够。另一组数据也反映出基层公务员的社会责任感不足。42.1%的被调查者同意“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准”,70.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下中国社会关系比能力更重要”,这意味着,基层公务员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升。正如网上曝光的“红豆局长”,一位将“红豆水”与“河流污染发红”相提并论的环保局长,宣称“红的水未必就不达标,红豆煮出来的饭也是红色的”,足见部分基层干部社会责任感的低下。

  四、十八大以来基层公务员心态变化的调适

  作为公共利益的提供者与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基层公务员常常成为政治论战的焦点。他们一方面要焦头烂额地处理民众的许多要求,另一方面公共服务的受益者要求他们提升效率及反应的速度,而公民团体则要求他们改善政府服务的效能或效率。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对人们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如监督民众的权利、制定和落实社会福利政策、主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街头官僚代表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中介者,其心态和行为对政府良善治理的作用不可小觑。[9](P5)正因为基层公务员的作用如此重要,本文才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的心态进行探讨。探讨发现,受党的十八大以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的影响,基层公务员的责任心增强、幸福感增加、满意度提升,这使其呈现出工作心态积极、社会心态平和、生活心态乐观的特征。仔细分析发现,基层公务员因压力增大而导致的责任承担心态失衡、倦怠心理、社会责任感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按照李普斯基的描述,街头官僚的行为常常与他们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养以及社会背景里形成的偏见有关,因此许多民众提出建议,希望政府能雇佣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员,或给他们提供更多与公众及人群关系相关的教育与培训。[9](P274)当然,这一观点也不一定全对,因为新街头官僚与旧官僚在成长背景上的差异,往往会在受训的社会化过程中消失,因此有证据显示,教育背景并不足以完全预测极端工作下街头官僚的心态。正如社会学家弗瑞德森研究医生的教育背景与其工作表现之间的关联性时发现,社会化能够解释个体专业表现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与工作环境有关。[16](P89)这说明,工作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化过程都会影响基层公务员的心态。

  因此,要调适基层公务员的心态,让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高、责任心更强,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减轻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容错纠错机制是鼓励干部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的重要举措,其目的不仅仅让干部在改革创新中止步于试错,还在于总结经验基础上的纠错。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必将为干部的创新和作为保驾护航。然而,事实是,尽管针对基层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已初步建立,例如,2018年3月,贵州纳雍县某乡党委副书记罗某因未按时将贫困户信息录入扶贫系统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但因补救及时,后被免于党纪处分、免于问责。[17]但容错纠错的范围、标准等问题还有待优化。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基层公务员容错纠错机制,合理确定容错纠错的范围和标准,鼓励基层干部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减轻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第二,注重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降低职业倦怠。加大对扶贫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将基层干部的心理保健纳入基本医疗范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邀请专家开展心理辅导,鼓励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服务。通过多种举措,让扶贫者拥有健康、开放、上进的心态,从根本上激发其工作的内生动力。第三,完善激励机制,健全基层公务员考核体系。美国学者卡茨等人研究发现,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会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一旦超过临界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会发生系统的变化。[18]这说明,在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不能有效提升、职位晋升渠道有限的情况下,设置科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基层公务员的士气十分必要。为此,应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基层公务员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方式,例如,加班没有加班费但可以通过休假来弥补,职位晋升渠道有限但可加大基层评优评奖的比例和体制内外的交流力度来补偿,学历低的公务员可通过学习培训来提高其文化素质,等等。同时,将基层公务员的激励与考核评价相联系,通过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业绩,提升其工作效能。第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基层公务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培训增强基层公务员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培育基层公务员的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通过坚定的信念培育基层公务员的社会责任感,应细化社会责任感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将社会责任感作为基层公务员的长效考核机制,而不仅仅是在录用环节,由此倒逼基层公务员将社会责任感铭记于心。

  基层公务员的心态恰恰反映了其在工作中的行动和状态。此种状态有可能根源于工作结构和工作性质,也有可能根植于基层公务员的人格特质,更有可能来源于基层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基层政权的内卷化。也许我们可以把民众心目中基层公务员刻板化行为的形成过程视为一种简化形式,此简化是一种心理上的捷径,这种心理捷径会概述一些事实,并且逐渐被人们用来代表比较复杂的现象。[9](P275-276)如果基层公务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能够在不依赖于那些不受欢迎的简化过程的情况之下,仍然成功地处理工作压力,或者他们努力使得简化符合真正的工作要求而不是迎合领导的需要,这种简化对基层公务员良好心态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基层公务员的心态究竟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是弹性的还是死板的,得益于此种态度对减轻他们工作压力的帮助程度。

  参考文献

  [1]Lipsky M.Street-level bureaucracy: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M].NY: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10.

  [2]龚云.十八大以来公务员心态有何变化[EB/OL].人民网,2017-04-11.

  [3]孙爱东,胡锦武.禁令之下公务员心态调查[J].决策探索,2014(2).

  [4]乡镇为什么憋屈,乡镇干部为什么委屈?[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01/00/964300_481823076.shtml,2015-01-01.

  [5]梁永.贫困地区乡镇公务员消极工作心态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2).

  [6]戴玉.“公务员辞职潮”来了吗?[J].南风窗,2015(8).

  [7]对不起,公务员我不嫁[EB/OL].http://www.sohu.com/a/223497929_540673,2018-02-22.

  [8]范思翔.让基层公务员有更多获得感[N].北京日报,2018-01-24.

  [9]李普斯基.基层官僚:公职人员的困境[M].苏文贤,江吟梓译.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0.

  [10]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1]Frendenberger HJ.Staff Be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

  [12]Shirom A.Job-Related Burnout:A Review[A].Quick J.C,Tetrick L.E.(Eds).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C].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3.

  [13]Sparks D,Hammond J.Managing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1981,27(2).

  [14]屈金轶.公务员社会责任感需动态考核[N].长沙晚报,2015-01-30.

  [15]符向军.公务员社会责任感考察应成新常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02-03.

  [16]Eliot Freidson.Profession of Medicine[M].New York:Dodd,Mead,1974.

  [17]纳雍县纪检委.纳雍这名干部为何会得到组织容错免责?[EB/OL].http://mp.weixin.qq.com/s/Wd Bz Ga ESi8ar H7l_t FYr Bw,2018-03-28.

  [18]张婷,温子嫣.基于Maslach职业倦怠理论的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以西安市阎良区为例[J].经济与统计论坛,2012(10).

      更多思政论文,请关注一起问道论文网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