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国学堂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讲座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海丝专题展厅举行,结合正在展出的《大江之门丝路帆远——江门五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江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利元向观众详细讲述了江门地区海丝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故事。
两个小时的讲座,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刘利元在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海丝精彩创奇和历史掌故外,还透露了江门海丝申遗的许多最新进展。据悉,海丝申遗工作有四个要件,为“立法保护、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览展示”。目前江门四方面工作皆取得重大进展,《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下简称《条例(草案)》)已通过人大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海丝申遗施工项目基本完成;此外,江门还将推动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并加快台山海丝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步伐。
立法:明确海丝遗产定义并予保护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江之门丝路帆远——江门五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有一部分讲述了江门对于海丝遗产立法保护的情况。在讲座中,刘利元表示,经由地方立法产生的《条例(草案)》,日前已经江门市人大第一次审议,目前正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据记者了解,《条例(草案)》共分为5章34条。主要内容包括海丝遗产定义,保护、管理、利用原则,政府及部门职责,公民法人权利义务,禁止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幅度等。
《条例(草案)》明确,将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新地村天主教堂、“南海Ⅰ号”沉船点(台山水域)、广海卫城城墙、紫花岗烽火台、紫花岗摩崖石刻、官冲窑址、杨太后陵、慈元庙等列入本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遗址、遗迹等列入海丝遗产保护范围。
保护与整治:施工项目基本完成
在讲座中,刘利元讲述了方济各·沙勿略的故事。1552年9月,天主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抵达上川岛,在岛上传教同时也谋求朝见中国皇帝,但一直未能成行,并于当年12月在上川岛病逝。为纪念方济各·沙勿略,上川岛建设了方济各·沙勿略墓园。目前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已经列入海丝遗产保护范围,江门还将推动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在本体保护与环境整治工作中,包括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在内的海丝申遗遗产点,均开展了施工工程。据悉,江门市海丝申遗施工项目主要包括方济各·沙勿略墓园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大洲湾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新地村天主堂遗址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上川岛“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目前,文物本体修缮工程及环境整治工程均已完成,展示布展工程已基本完成,申遗工程总工程量基本完成,整体进展高效有序。
此外,刘利元还介绍,由海丝申遗遗产点、川岛海域、广海卫城遗址三个片区共同构成的台山海丝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这是广东省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又是全国第一个包含了建筑遗产、考古遗址和水下考古遗迹的综合型考古遗址。
下一步,江门还将加快推进台山海丝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步伐。
位于上川岛的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已经完成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
展示:线上虚拟明代贸易场景
正在展出的《大江之门丝路帆远——江门五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上,汇聚了不少来自于新会、台山等地的海丝文物,如从唐代沉船黑石号出水的官冲窑陶瓷、宋元明时期的瓷碗碎片等。
刘利元特别透露,从2015年开始,“中国考古01号”船每年都在川岛海域进行水下考古,取得了丰富成果。此次展出的瓷碗碎片,部分就是从川岛水域打捞出水的。
展览现场还循环播出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客从海上来》节目,节目里介绍了在澳门开埠之前,葡萄牙商船在上川岛进行交易的场景。据悉,未来江门将在线上搭建相关历史的虚拟复原动画场景。
刘利元介绍,除了在线下举办展览外,江门还积极搭建线上展示平台。据悉,江门将重点开展上川贸易岛海丝遗址数字管理平台及展示传播平台各个模块,包括APP、申遗官方网站及微信的后续开发、测试,明代贸易和文化交流场景虚拟复原动画特效制作及影片的合成、调色、剪辑等,尽快完成成果验收及系统上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