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
“通过展览展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今年以来,我们本着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基本理念,积极主动加强与地方文博机构交流合作,共同推出地方古代精品文物展览系列。”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致辞中说,此次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长武县博物馆等兄弟文博单位共同协办的“大唐风华”展览,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地方共同举办古代精品文物系列展览的又一重要成果。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陕西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天然历史博物馆’,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此次展览展出的何家村窖藏、法门寺地宫出土金银器、唐墓壁画等文物,向人们呈现了唐代在政治制度、文化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包容开放和兼容并蓄。展览中许多精品文物还是首次出馆展出,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韩休墓的高士图、武惠妃敬陵壁画,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苏谅妻马氏墓志、米继芬墓志,国家博物馆的智藏禅师舍利函具等。
“极尽工巧的何家村窖藏和法门寺地宫珍宝,展现唐代时尚风俗的壁上丹青和勒铭存记的墓志,表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莫不精美绝伦,不仅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贺达炘介绍,本次展览汇集的近120件(套)唐代精品文物,是从陕西历年出土文物中精心甄选、能够代表盛唐发展水平的代表性物证,它们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及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第一部分为“文武安天下”,主要分为文和武两个方面,以三彩文官俑、深斑白玉带、“翰林”盖罐等文物表现唐代的文臣;以三彩武官俑、水晶缀十字铁刀、彩绘贴金骑马俑等文物代表唐代的武将。还特别展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和唐代中期名将马璘的墓志,意图表现在唐代治乱盛衰的过程中,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的风采。第二部分是“皇室的珍宝”,以何家村窖藏的一组炼丹用具和法门寺地宫的一组茶具作为展示重点,同时配合展示地方官员进奉的银盘、银盒、银铤等器物,显示了唐朝发达的金银工艺和奢华的宫廷生活。第三部分是“长安多丽人”,以韦浩墓出土的携婴饲鸟出行图,武惠妃敬陵出土的捧包裹仕女图、持如意仕女图、男装捧盒仕女图等众多壁画,以及永泰公主墓石椁拓片为中心,展出众多唐代女俑和梳妆用具,展示了唐代女性的别样之美。第四部分是“骑猎散歌尘”,以胡人打马球图壁画、含光殿毬场石志等文物展示唐代的打马球活动,以带猞猁狩猎胡女俑展现唐代的狩猎,以伎乐纹八棱金杯、彩绘陶腰鼓女坐俑展示唐代的乐舞。其中,胡人打马球图壁画是首次对外展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大唐的社会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据悉,此次展览为期两个月。(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