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医学论文
  • 正文内容

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出境卫生检疫

阅读:840 次 作者:胡学锋 金俊 张锐 吴海磊 黄立业 凌刚 吕永生 罗岚 来源:期刊网 发布日期:2018-11-06 09:27:54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医学论文范文。

  摘要:2017年12月,境外某高校交流团入境后,4名成员在交流期间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经就诊医院和地方疾控部门确认,证实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经对症治疗,4名患者要求乘坐航班随交流团出境回国。卫生检疫人员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在风险评估后认为存在病毒传播的潜在可能性。通过缜密的现场排查、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终末卫生处理,有效控制了病毒传播的风险。针对此类情形,卫生检疫人员应发挥主导作用,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保障出入境人员和口岸的卫生安全。

  关键词:诺如病毒;肠胃炎;聚集性;出境

  1、病例来源

  1.1病例定义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1],疑似急性肠胃炎病例的定义为24h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h内出现呕吐≥2次者。实验室诊断病例定义为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样本经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

  1.2发病经过

  2017年12月23日,境外某高校师生共32人组成交流团由我国某空港口岸入境。在境内交流期间的12月28日,该团队中有4人单独在外食用海产品后,于次日1:00~5:00先后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并赴某当地医院接受治疗。4名患者中,男性3人、女性1人,平均年龄21.75岁;有发热、呕吐症状者4人,有恶心、腹泻症状者3人。地方疾控部门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

  2、现场处置

  按照该交流团的日程安排,于2017年12月30日中午乘坐航班离境,4名患者及其他成员离境返回意愿强烈。卫生检疫人员接报后,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综合评估,认为患者病情在治疗后得到极大缓解,但症状仍未完全消失,仍然可能排出病原体,在办理出境手续及航班飞行过程中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卫生检疫人员启动应急程序和联防联控机制,在严密控制公共卫生风险的前提下允许该4名患病学生按时出境。

  2.1开展缜密的现场排查工作

  该团队其他成员就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申报。卫生检疫人员在现场实施医学巡查,并在专用通道使用红外体温监测仪对全体团员进行体温监测,未发现异常;复测4名患者腋下体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排查,从公共卫生风险角度评估其是否适宜出境。

  2.2监督航空公司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措施

  对全体机组人员进行健康宣贯,要求航空公司提前为该航班配备必要的防护、消毒用品。航空公司将该团队成员集中安排在同一区域,4名患者座位与机上其他人员座位隔开,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指定专用卫生间。当班机组安排1名乘务员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乳胶手套,在旅行途中专门负责为4名患者提供服务,并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该航班抵达目的地后,及时对航空器上患病学生可能接触到的部位进行卫生处理。

  2.3启动联防联控机制

  卫生检疫人员积极与地方卫生部门沟通,收集4名患者发病及诊疗资料;在《交通工具出境卫生检疫证书》上做好备注,要求机组人员将4名患者的诊疗资料作为附件一并提交给目的地机场相关部门。

  2.4终末卫生处理

  在该团队登机后,对该团队停留过的区域进行终末消毒。经卫生检疫人员后续追踪,该团队4名患者返回目的地后继续按照诺如病毒感染接受居家隔离治疗,临床症状均于发病之后72h内消失。同一团队其他人员无续发病例出现。

  3、讨论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人员离境时如果患传染病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情形下,口岸主管当局应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以防范传染病通过口岸造成国际间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卫生检疫的职责包含防止传染病由国内传出,出境的人员要在最后离境口岸接受卫生检疫。诺如病毒感染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d,按照我国对在校学生发生诺如病毒肠胃炎疫情处置方法,所有出现肠胃炎的学生隔离休息至症状消失3d方可参加集体活动[7-8],以避免疫情的传播。因此,在处理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病毒传播方式以及可能污染的范围。本案例为境外人员,在入境后感染诺如病毒发病,在要求出境时距发病尚不足48h,存在传播病原体的风险。诺如病毒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感染剂量低,超过18个病毒颗粒即可引发感染[9]。诺如病毒传播方式多样,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接触感染病人、物体或其表面,甚至是吸入呕吐产生的气溶胶均可传播[10]。4名患者在办理出境手续及航班飞行过程中仍可能排出病原体,通过接触物品或呕吐、腹泻可形成气溶胶,特别是在航空器的封闭环境中,如果对患者处理不当,将构成一定的公共卫生风险。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难点之一是现场难以发现处于潜伏期或恢复期的传染病患者。本案例中的4名患者就诊时症状典型,经积极治疗,抵达机场出境时体温正常,除1人自觉偶有恶心外,无其他明显症状及体征。为应对此类情况,卫生检疫人员应从3个方面着手,提高针对性的发现:一是加强对公众宣传,不断提高主动申报意识;二是加强联防联控,加快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精准性;三是加强一线卫生检疫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症状监测和应急处置水平。联防联控在此类事件处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名患者从办理出境手续到抵达境外目的地,其健康关注涉及到地方卫计委、口岸联检单位、机场安检、航空公司、境外官方卫生部门等机构。对于境内部门,经过SARS、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多次疫情防控,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在口岸区域内,卫生检疫人员根据职责在出入境航空器及人员传染病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防控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此次事件的难点在于与境外官方卫生部门的沟通,目前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多数口岸卫生检疫工作未与境外卫生检疫相关部门建立直接联系,遇到此类突发事件通常采取一些间接途径,可能对疫情的及时、有效处置有一定影响。

  作者单位:原南京出入境检验检验局南京海关(原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标签:医学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