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
  • 正文内容

莫言学术研讨会:文学呼唤“血肉” 学术更需革新

阅读:1455 次 作者:张艳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日期:2018-11-11 11:12:19
基本介绍:原标题:莫言学术研讨会学界对话媒体:文学呼唤“血肉” 学术更需革新

  11月10日19:00,莫言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媒体座谈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30余位来自各大高校的专家教授,来自学报学刊、出版社以及媒体的编辑学者参加了座谈会。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对本校情况作了简短介绍,座谈会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于2016年9月16正式启用,自此形成了“一校三地”的独特办学模式,而青岛校区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带着山大最传统的基因,曾经,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均是在这片土地上完成。山东大学搬至济南后,再建青岛校区是山大人对历史的情怀。广纳人才、广兴学科,山大在青岛这片土地上再兴辉煌,在奔往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上,启航扬帆。

  座谈会上,高密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首先对高密莫言研究会的相关工作做了介绍。《莫言研究》自2006年开始编纂,迄今已有14期。该刊物将“立足高密、研究莫言”作为其办刊宗旨,力图用这个刊物来为读者呈现一个“勤奋的莫言”,一个“高密的莫言”、一个“中国的莫言”、一个“世界的莫言”。毛维杰谈道:“而本刊最终要回答的问题,则是‘一个真实的莫言’。”莫言文学馆关注莫言,却不只是呈现莫言资料,更致力于成为一个学术的殿堂。毛维杰称此次研讨会获益匪浅,会后也会将各位专家学者新发现的论文、新发现的思想进行整理收集,促进研究会对莫言的解读,从而更好地传达莫言的文学精神。

  《齐鲁学刊》编审赵歌东从学刊选稿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章的题目有新意,是抓住读者关注的第一步,扎实的学术观点和理论,则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基础。他还谈道,莫言的高粱地是他成长、爆发的土地,而研究一个作家,回到其历史的原点非常关键。

  《名作欣赏》副主编傅书华将期刊定位为一本“面对中国公众的人文思想类刊物”,该刊以人文为载体,加强思想性,来面对和解答中国当下的一些问题。傅书华就文学史提出了看法,他认为文学本是一个很感性、很新鲜的东西,但现今的文学史却没有了“文学性”。文学史只有文学的骨骼,却没有文学的“血肉”,这值得学者们关注。

  山东大学出版社综合部主任傅侃从图书出版的角度作了相关介绍和交流。山大出版社是成立于1983年的综合性出版社,主要为学术和教学服务。由其策划出版的《莫言研究书系》,至今已出版了十种十二册,推广至全国,获得了学术界的诸多赞誉。《中国文学批评》编辑陈凌霄介绍了期刊新开的“作家聚焦”栏目,通过每期定格一个作家,更深入地关注文学,期待更多有新意、有见解的文章来充实学界。

  来自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的朱西教授在现场交流了关于文学、文化的感受与疑惑。她说道:“山东是一片传统深厚的土地,山东的本土学者对这种传统文化的体会比较容易,而像张志忠这样的外地学者,又如何对山东的传统进行感受以用研究。”张志忠教授则对朱西的提问现场作了回答。他说自己对山东传统文化的感知大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对孔孟文化、水浒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另一个则是通过阅读,例如《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文中就谈到了齐文化与楚文化的相似性,更加深了自己对齐鲁文化的对比与体悟。贺立华教授也谈了自己在莫言作品研究中的一些感受。他坦言自己也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莫言作品中的“小黑孩”这一文学形象感同身受,对其文学作品中贫穷饥饿的经历更能有所体会。生长在鲁西南地区,深受农耕文化的浸润,农耕文化相对封闭,更受孔子文化影响,而齐文化中渔牧文化的根基,则赋予了齐文化更为浪漫的精神气息。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加强了专家学者间研究思想的互动,加强了学界与媒体的沟通交流,各方不同角度、不同观点的阐释,将催生更多优秀学术作品的产生。


标签:学术研讨会,文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