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也变得更加突出。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及到许多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辨识、评估以及控制等相关要素的管理。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一旦处置不当,就可能会对企业的后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全面改革形势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会计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合理规避这些风险,以此化解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财务会计;风险;规避
一、财务会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1.财务会计风险的类型
(1)技术风险
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风险构成相对繁杂,主要表现为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这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难度,不仅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的知识与技能。如果财务人员在解读政策以及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上有所偏差,或是在业务操作、收入费用确认以及企业资产计价等方面出现了失误,那么就非常容易导致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的数据出现偏差,导致财务会计风险出现,进而影响国有企业全面发展战略的制定。
(2)道德风险
如果财务会计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违背会计人员从业原则,常常以虚假会计处理以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等,使企业处于遭受损失风险的境地。由此看出,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可能出现职业道德风险,一旦他们在工作中缺乏自控能力,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采用不正当的操作,为自己或是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使自身和企业都陷入到深深的危机当中,更会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3)客观会计风险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其财务会计风险都是客观的,是不可能避免的,常规的处理方法就是采用积极的方法加以规避。这些客观风险往往来源于会计规范方面,例如会计理论风险以及会计规范风险等。
(4)环境风险
在国有企业中,财务会计风险还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特别关注。一旦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出现风险管理意识缺失、体系建设不健全等情况。
2.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淡薄
现阶段,一些国企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基层员工出现对会计工作的懈怠,致使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的防范及规避意识淡薄。另外,长期固有的思维模式,致使财务人员往往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风险的重要性,对待日常工作出现一定的迟缓性,同时缺乏对财务会计工作风险的警惕性以及应变能力,导致他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不能及时进行解决,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2)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一些国有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并且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组织结构安排不合理,财务人员无法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控制的作用等,这都会对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管理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此,一旦企业出现财务会计风险,财务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应对,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勉强应付局面,财务会计风险的危害也被成倍的放大。同时,还有部分在出现困难及问题时,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加重了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危害性,企业内部的配合及协调难以实现,对抗财务会计风险时的能力也就大打折扣。
(3)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
在国有企业开展深化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及流程尚不够完善,且并未获得彻底的贯彻。这种客观情况的存在,使得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在对员工进行约束方面缺乏足够的力度,实现不了预期的目的,这就使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其效果也就难以预估。
(4)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以及规避的过程中,尚有部分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头脑中并未形成完整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框架,对于其概念认知模糊不清,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财务会计风险时,缺乏有效的辨识手段,从而难以实现科学合理的判断,尤其在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进行规避的过程中,不会有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导致工作中出现风险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的规避策略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与规避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它可以确保国有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前,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估,并通过精准的分析和评估,减少财务会计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和危害,从而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趋向合理化,促进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1.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这一重要背景下,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实现对财务会计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与规避,就必须全面提升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对他们开展全面系统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能够认识并熟知财务会计风险的不同类型及各自对应的特点,在良好的风险认知能力前提下,能够独立自主的应对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并在保证财务会计风险观正确的前提下,对风险进行谨慎分析以及成因思考,分析隐藏在深处的原因,避免因恐慌导致心态失衡,进而影响到工作的顺利开展。国有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经营情况的收益与风险进行对比,确保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风险观,确保企业的经营收益要大于代价成本,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与评估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与规避工作中,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与评估工作是重要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具体可以分为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经营风险顾名思义,是由生产经营原因所引起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经营杠杆系数对其进行风险衡量;而财务风险通常是由借款等业务而引起,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财务杠杆系数对其进行风险衡量;市场风险也就是由市场因素引起,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β系数对其进行风险大小的衡量。此外,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各种风险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衡量和评估。
3.采用针对性的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策略
针对不同的财务会计风险,相应地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对于收少于支的项目工程,可以采用多种经营以及组合投资的方法实现对风险的规避;或者是使用购买财产保险、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风险的转移。从这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财务会计不同风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判断,不可采用固守的模式,而是要做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动态化的监控模式,并采用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和方法,确保这些风险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提升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的能力
(1)提升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是由人开展的,因此提升人员素质是前提和关键。企业要定期开展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要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观念,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规避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道德风险。
(2)完善和优化财务预算管理
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法和技术,选择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使之成为确保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更好的协调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相关资源,在实现对财务会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前提下,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得以顺利高效的开展。
(3)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并加强奖惩机制
在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规避的过程中,要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全面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加强现有的奖惩机制手段。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另一发面也能约束他们依法办事、依律办事,形成良好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氛围。
三、结束语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水平,对于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影响重大。国有企业要想在改革形势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做好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认识到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采用针对性的方案予以规避,以期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凯.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J].中国商论,2017,(32):143-144.
[2]林巧娟.浅析企业内控管理措施与财务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7,(24):167-168.
[3]杨颖.试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