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内容,其次介绍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特点,最后阐述了目前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现状并对未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司法鉴定;环境损害;现状;污染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在诉讼过程中,鉴定人运用专业的知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监测、检测、勘查和综合分析等,对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诉讼进行鉴别,从而提供专业的鉴定意见。
一、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内容
(一)环境损害范围及程度鉴定
环境损害的范围及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污染的范围与污染程度往往成正比。如果污染的范围越大,污染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在司法鉴定中,需要通过现场勘查等手段,确定环境损害的边界、范围和程度等。然后对损害程度进行评估,得出财务损失量。
(二)污染行为因果关系鉴定
主要是确认污染物或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掌握了污染物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调查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情况,分析财物受损的原因。通过监测、检测和现场勘查等方式进行证实或排除,确认行为与结果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然后确定环境损害行为是否需要承担相关责任。
(三)污染物理化性质鉴定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其他领域司法鉴定不同,需要对污染物物理化性质进行鉴定,通过监测、检测和分析等技术,对污染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通过进行物理化性质分析,污染物的特性和数量是否符合相关法律。
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特点
(一)环境损害鉴定具有即时性
环境污染具有扩散性强的特点,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鉴定,就不能准确的掌握污染情况。如果污染了河流,由于河流流动性的特点且具有自我净化能力,当受到污染后需要及时的取样送往鉴定机构,才能准确的判定污染物参数。
(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作用重大
环境损害诉讼案件中,法官或检察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无法顺利开展案件的审理和判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就是运用专业技术对污染破坏的程度进行判定,确定是否损害行为直接造成了损害结果,并分析损害程度、范围和经济损失等,为环境污染相关案件判决提供专业的技术参考。
(三)环境损害鉴定成本高、周期长
对环境损害事件进行鉴定,通常需要较长的周期且需要较高的费用。普通的环境损害鉴定,成本大概为3-20万元。因此,环境损害的鉴定的成本与传统司法鉴定相比较高。同时,由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较为复杂,可能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或模型设计,因此环境司法鉴定的周期通常较长。
(四)环境损害鉴定过程复杂
由于污染物种类多样、污染的方式不同,因此环境损害的鉴定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污染的受体可能是河流、土地、空气等,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程度有大有小,对环境的损害造成的损失较难进行货币化统计,因此,环境损害鉴定过程十分复杂。
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现状
环境损害是指人为原因造成环境污染,并对个人或组织的生命安全、财产造成损失。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对生态环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二是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目前我国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专业机构有以下几种:一是环境监测机构。在涉及环境诉讼案时,该机构提供相关数据资料为法庭裁决提供专业参考。二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该机构主要以环境科学院为基础建立,在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后开展环境损害鉴定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归环保部门领导。三是其他环境损害鉴定机构。除环保部门外,林业、海洋和建筑等部门也都建立自己的评估机构,主要服务本部门环境保护工作。
四、环境损害与司法鉴定未来展望
2018年6月,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细则》具体规定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的程序、评分标准、专业能力要求、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配置要求等,对于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申请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力水平,切实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准入登记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其具备的可研能力、软硬件能力和人员要求等。2018年9月,为认真落实《评审细则》,进一步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准入登记工作,司法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准入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目前,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尚缺乏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适应目前我国环境司法鉴定的需要。因此,未来需要依据环境污染特点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完善鉴定技术内容,指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此外,由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涉及的领域较多,包括:大气环境损害鉴定、水环境损害鉴定和土壤环境损害等。因此需要各部分的协同配合,以环保部门、司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建立完善的鉴定管理制度并对鉴定活动进行监管,提升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朱晋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若干问题探索——基于环境损害责任纠纷实践的分析[J].证据科学,2017(01).
[2]侯艳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现实与理想[J].山东社会科学,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