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日,耿昇先生学术纪念会暨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耿昇先生是我国中外关系史研究著名专家、翻译家、法国汉学研究专家、法国“文学艺术勋章”获得者,在一系列学术领域有杰出贡献,为表达对耿昇先生的追思之情,缅怀先生的学术贡献,继承先生的学术品格,在耿昇先生逝世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共同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特组织此次活动,本次会议的承办和支持单位有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研究院。
耿昇先生毕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翻译与研究,治学广涉敦煌学、突厥学、藏学、蒙古学、中国与阿拉伯—波斯关系史、明清之际入华耶稣会士传教史等多个学科与领域,著译70余部,学问博大精深,令人高山仰止,尤其在引入法国史学理论、法国汉学史,推进中法学术交流,推动国际汉学进入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促进民族古文字、语文与文献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耿昇先生在汉学,尤其是法国汉学领域成果斐然。他翻译了大量法国汉学经典名著,其中包括《法国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80.5万字)、《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130万字)等。他对于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的中国研究,法国当代中国学的状况、法国汉学史等的译介和研究,推进了中法学术交流,极大拓展了中国海外汉学的研究视野。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上午为耿昇先生学术纪念会,下午为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100余专家学者出席耿昇先生学术纪念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郑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鲁东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宁波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师范大学、山东画报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学术机构的27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震中发言高度评价耿昇先生的学术贡献,认为应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主席吴志良博士表示,耿昇先生我们最敬爱的校友,他一生翻译出版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敦煌学、蒙古学、藏学、突厥学等各领域繁难艰深的学术译著70余万部3200多万字,是真正称得上著译等身的、绝无仅有的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表示耿昇先生有多个领域的重要贡献,他举例说,耿昇先生翻译法国汉学家关于突厥学著作,是中国相关学术研究的起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表示,耿昇先生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做了大量工作,我非常怀念他。86岁高龄的中山大学教授蔡鸿生先生与耿昇先生有深厚的学术交谊,他亲笔撰写的《耿昇赞:学者风范与工匠精神的统一》情深意切,引起与会学者的学术共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万明作答谢致辞。对于耿昇先生在现代学术史上的意义,与会学者认为,耿昇先生的学术特色是站在了学术的交叉点上,因而在现代汉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无人堪比的地位。
下午的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分为“中外关系史”和“中法人文交流与海外汉学”两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网了解到,耿昇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期负责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的日常工作。在担任会长的十余年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在全国各地,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引领了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术潮流,推动了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朝多学科、跨文化方向发展,为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构建与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耿昇先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的杰出校友。他关心支持母校发展,担任了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顾问、《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编委,为促进学院学科建设、扩大学术影响付出了巨大努力。(记者 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