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工程论文
  • 正文内容

岩石工程勘测与设计

阅读:1164 次 作者: 来源:学术网 发布日期:2019-04-28 10:53: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地质工程论文范文。

  1、岩石工程地质勘测。

  岩石工程的地质勘测通过地质测绘、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和坑探等手段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开展分析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现代工程地质勘测中,测绘仪器和手段愈发进步,包括全站仪、GPS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董秀军和黄润秋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解决高陡边坡调查中有关边坡快速编录和岩体结构面参数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叶根喜等指出,GSR是以声波测井数据为基础,对岩体性质进行定量、综合评估,在软岩区域圈定、关键层识别、底板突水危险区勘察方面具有直观、定量表述的优势;并提出基于地球物理技术的“矿山岩体性质原位研究”基本思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还在多种工程领域获得应用。如底青云等以声波测速法为主,结合瞬变电磁法、岩芯波速测量等方法,采用物理钻探技术,能直观、有效地揭露岩体内部的地质条件。崔建文等讨论了国内外瑞利波勘探、瞬态法探测技术的应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基于钻探技术和钻孔原位勘测是一个重要途径,不少学者提出了提取岩体参数的新方法。王川婴等通过钻孔摄像技术获取岩体的结构特性,提出一种评价岩体完整性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开滦煤矿唐山矿区数字钻孔摄像工程地质勘测中的离层孔。胡波等以统计窗为基础,结合地质素描和数码摄像技术,补充发展了一套岩体精细结构测绘的现场工作方法。以现场测绘为基础建立岩体结构模型,通过离散元数值试验与物理模型试验的对比,验证数值试验的精度,并以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例对坝区岩体进行大样本岩体数值试验与岩体质量评价比较分析。W.R.Lin提出基于岩芯非弹性应变恢复量测定的深孔三维地应力测试方法,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试验技术和基本操作程序,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测试结果的使用价值。

  2、室内与现场原位测试仪器设备。

  岩石工程的室内测试技术,除了传统的材料试验机,如单轴、三轴以及剪切试验机等,目前还根据岩石工程的需要,发展了岩石破裂过程CT(ComputerizedTomography)检测、软岩剪切测试与岩石蠕变测试技术、现场变形测试、现场弹性波测试与地应力测试技术等。基于上述测试新技术,在岩石工程超前预报、动态反馈分析、设计优化、长期工程安全与风险分析、岩体质量分类、变形稳定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CT检测通过图像重建,使指定面上不同密度的材料信息以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显示出来。葛修润等利用研制的与CT机配套的专用加载设备,进行了三轴(单轴)荷载作用下岩石破坏全过程的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动态CT试验,得到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岩石从微孔洞被压密到微裂纹萌生、分叉、发展、断裂、破坏直到卸载等各个阶段清晰的CT图像。软岩剪切测试主要采用的是RYJ软岩剪切流变仪。近年来,岩石工程的试验测试装置得到了研制和改进,以适应大型、复杂工程需要,包括三轴模拟试验台、复杂条件下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设备以及数码手段的应用等,并获得现场测试的代表性成果.陈安敏等研制多功能模拟试验装置,可对洞室、洞群、边坡和基坑进行平面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对预应力锚索加固的岩体模拟试件进行抗剪强度试验,采用研制成功的活塞式均布压力加载器加载,可满足大型岩土工程试验的需要。周国庆等在中国矿业大学建立大型三轴物理模拟试验台,试验压力可达11.0 MPa,进行了地层加固后围岩与井壁相互作用等研究,取得了包括井壁破坏机制“附加力理论”的研究成果。张强勇等研制出一种能实施同步非线性均匀加载的组合式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具有尺寸可调、加载规模大、持荷稳定等优点,并利用其对一大型分岔隧道工程进行了模型试验,有效揭示了围岩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和岩锚支护效应。李仲奎等在溪洛渡水电站厂房洞室群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采用高容重模拟材料NIOS、三维复杂地应力场的生成和监控、洞室群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开挖技术和内窥监测等新技术。李元海等采用自行研发的岩土工程数字照相量测软件系统PhotoInfor,对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模式和不同围压作用下的变形破裂演变过程进行试验观测和定性、定量分析,并可对围岩破裂带的范围进行准确界定,是岩石相似模型试验中有效的变形测量手段。一些新兴的岩石工程,如CO2地质封存、页岩气开发、干热岩地热开发等也陆续助推了新的岩石力学试验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如李小春等研制的岩石两相致裂仪等。

  现场变形测试有承压板法、隧道变形法、钻孔变形法等;主要试验设备有液压千斤顶、传力柱、千分表、高压管、多点位移计、测力枕等。现场弹性波测试主要是用声波换能器、声波仪、KDY表、高型钻孔多点位移计等配合使用,以进行围岩变形监测和围岩松动圈声波检测。地应力测试技术主要有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2种。应力解除法采用的测试设备是电阻应变仪、应变片(应变花)、惠斯登电桥、防护罩、钻机及辅助设备等。水压致裂法采用了双回路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系统进行原地应力测量;其主要仪器设备包括:高压泵、储能器、井径测量仪、跨接式封隔器、高压管及高压软管等。

  3、原位试验。

  原位试验包括现场变形测试、弹性波测试、地应力测试以及水压裂法等,可对岩体的弹性模量、应力、变形和抗渗等多种性能做出评价。早在1985年,陶振宇提出岩石的流变性在地下工程和边坡工程中值得注意,并将蠕变观测与室内流变试验的资料结合起来,为工程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参考。李光煜和周佰海将研制的BJ–110钻孔弹性模量计成功地应用于工程现场测试中。

  与室内试验相比,原位试验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得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尤其是当岩体地层结构较为复杂和基础应力状态不明确时,所获数据更为真实,而广泛用于对重要问题或重大工程的设计。除此之外,针对高边坡、大跨度以及岩石流变等特殊问题,也常常采用原型试验。

  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为查明沿线岩石的力学特性,选取几个典型地段进行波速测试和现场大型直剪试验。邢浩枫等阐述了现场试验的方法和过程,并以现场试验参数和室内试验参数分别对边坡稳定进行分析。郭启良等指出,最高压力为1.0MPa的常规水压力测试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只有按照洞壁围岩实际承受的压力进行高压压水测试,才能提供可靠依据。李利平等基于现场锚杆应力、衬砌应力、爆破振速等检测数据的分析,对大跨度隧道围岩变形的特性、岩体参数的选择和结构稳定性做了分析,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现场原型试验不仅包括对于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及分析,对于一些加固措施的效果,如锚杆、锚索、重力墩等,现场试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荣冠等开展了三峡永久船闸高强锚杆的现场试验研究,全面分析了锚杆、混凝土及砂浆的应力特征,同时研究了锚杆和混凝土的变形,揭示了锚杆与混凝土联合工作规律和砂浆在循环荷载下破坏情况。李国维等提出了一种由树脂和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新型加固锚杆,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用以替代传统钢筋锚杆。

  4、动态设计与反馈分析。

  在岩石工程勘测与设计中,为了尽可能准确、真实地模拟和分析结构及基础岩体的应力、变形及稳定性,必须要得到真实的岩体力学参数。动态设计与反馈分析是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现场监测的实际数据,对设计阶段采用的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并对工程结构的变形及稳定性重新评价,甚至调整、修改设计方案。

  针对大型地下洞室开挖中频繁出现的局部失稳问题,江权等提出围岩局部不稳定问题的实时动态反馈分析方法,并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阐述了理论跟踪分析与工程调控相结合的新途径。胡斌等对龙滩左岸边坡泥板岩体建立蠕变模型,以实际变形监测资料为目标,采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对蠕变参数进行了智能反演分析。此外,朱合华等依据施工计划建立模拟动态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可较为精确地预测位移。反馈分析方法能够预测真实岩体的变形及其他力学特性,指导设计、施工和加固措施,为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保证。王国欣等以杭千高速公路横路头隧道洞口为例,分析滑坡产生的过程并针对监测数据做了动态反馈,同时检验了施工单位的加固措施效果,并通过有限元计算模拟了整个滑坡的过程。杨会军等以甘肃省兰临高速公路隧道实例,对施工中围岩的收敛变形,拱顶下沉和围岩压力等测量数据进行曲线分析,并动态反馈于施工过程中,指导隧道施工穿越断层。常聚才和谢广祥通过对深部岩巷开挖后围岩应力演化特性、变形破坏规律的分析,揭示了深井岩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机制。提出了锚网索刚柔耦合及围岩整体注浆加固支护技术,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反馈信息进行参数优化,较好地控制了深部岩巷围岩变形。

  近年多位学者对反馈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如以位移反馈法为基础,引入优化反演思想及结构模量与结构缺陷度的概念,建立等效横观各向同性边坡体的地层参数优化反演的有限元方法,可快捷可靠地搜索到地层参数反演的最优值.

  冯夏庭等结合人工智能、系统科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提出了岩石工程安全性的智能分析评估和时空预测系统的思路和岩石力学参数反分析方法。朱维申等结合工程现场的开挖进程开展反馈应用分析等。


标签:地质工程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