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专利
  • 正文内容

环境科技专利成果转化率仅有10%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阅读:1053 次 作者:李艳洁 来源:中国经营网 发布日期:2019-06-13 11:16:1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专利资讯。

  “现在虽然科研导向是以企业为主体,但是现在国家重点专项又有几个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呢?”面对污染防治攻坚战引发的巨大环境治理需求,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田卫红发出了一句锥心之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提供服务的环保产业不可或缺。尽管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但“对照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我国环保产业对于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尚存在短板,科技创新不够、产业技术储备不足、商业化模式缺乏。反映在环保产业市场上,主要体现为:现实市场过度依赖于财政投入、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发展深化持续发展动力不足。”6月12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多位行业人士表示,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发达国家的不同,需要有自主创新技术来支撑解决环境问题,而现在欠缺的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专利成果转化率仅有10%“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环境科技创新水平领跑、并跑、跟跑技术的比例分别约为10%、35%、55%,仍处于跟跑水平。”6月12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在“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表示,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环境科技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原创核心技术欠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专利为例,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2008-2017》显示,在核心专利持有上,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专利方面,美国籍申请人拥有893件,中国拥有118件,仅占5.6%;水污染防治领域专利方面,美国拥有585件,中国只有139件;固废处理处置领域专利方面,美国拥有212件,中国拥有75件;环境监测领域专利方面,美国拥有274件,中国拥有78件;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美国拥有33件,中国拥有9件。柯兵介绍,最近5年,我国省部级以上的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能大范围推广且产生规模效益的不到15%,专利技术7万多项,实际实施率仅为10%。并且,“我国环境领域关键技术大多处于小试阶段(46%),中试、产业化发展阶段的比例仅为33%、21%。”柯兵表示,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成套装备依赖进口,生产多为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产品,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不高。柯兵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环境技术研发主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高校是以研发为导向,对成果的转化并不是特别关心,因此导致一些研发成果的成熟度相对较低。《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2008-2017》显示,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专利申请量占比超过90%、超过全球平均企业申请量比例75%,而中国企业类型专利申请人占比为65.32%。全球院校/科研所专利申请量平均水平为17.76%,中国高达28.12%,远超美国(6.78%)、日本(6.45%)和德国(3.51%)。与此同时,近十年来,中国院校、研究所因未缴年费、放弃而导致失效专利数量占比也高达59.66%。而在全球所有环境技术专利未缴年费和放弃数量中,企业、院校/研究所、个人三种专利申请人分别占比55.94%、26.06%、22.09%。该分析报告认为,中国院校、研究所未缴年费、放弃专利数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原因,一是研发与市场脱节,院校、研究所研发人员更多地追求学术价值,忽视专利的市场应用前景;二是我国科研项目和人员考核机制引导科研工作者中试专利申请数量,忽视专利维持,由于专利申请后需要持续投入维持费用,对于市场没有价值的专利,很多单位选择放弃;三是专利转移转化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无法切实保障专利权人等各方权益,挫伤了专利转移转化的动力。“我国高校科研合同中80%以上都是委托研发合同,2017年专利转让和许可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同年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0.37%和0.20%。”柯兵表示。在买方企业看来,“大学教授的课题太多了、经费太多了、考核太简单了,(成果)不一定要通过实践。我们企业有痛切的需求,但是我们提出需求时往往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需求提供方式。”田卫红呼吁产学研需要更好的结合。

  企业创新驱动有待加强“创新很好,但创新有很大风险,因为创新一定要有大量的投入,有可能创新成功带来收益,有可能创新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北京国环莱茵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洛建明表示。洛建明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财务能力基本能满足的情况下,在创新的80个样本里,创新成功跟投资正相关的有73%,跟广告相关的是87%,跟研发投入的相关性是59%。“创新结果的评估有技术效果评估、经济效果评估、其他效果评估,我们作为企业来说,首先考虑的肯定是经济效果的评估,销售额是否增加了、利润是否增加了、是否节约了成本。”然而,在国内,一些环保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任何一个产品推出来之后,大家掌握相同的技术,缺少差异化、缺少特色。由于同质化竞争,所以产业的利润也慢慢降低,在环保项目投标中,大家经常通过压低价格来获得项目,而不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洛建明表示。柯兵认为,我国现在的环保市场发育不足,现在以投入、销售、工程等为企业发展重点,没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几年,很多大型央企、国企进入环保产业,“国资委管理的央企80%以上进入环保产业,”洛建明介绍,并购潮也出现在环保产业,2018年并购案例超过90项,涉及金额超过560亿元。洛建明介绍,我国现有环保企业超过3万家,总体上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2017年,92.5%的营业收入、86.5%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集中在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占全部环保企业的比重仅为11.6%。“环保产业产值虽然在高速增长,但是总体是中小企业居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柯兵表示。柯兵认为,现在我国环保产业孵化园区还比较少,难以形成有力的工业生态。“每一个技术成果都有‘研发-孵化-产出-应用’的产业链,在中关村自主创新园区,无论是先进制造还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研发之后有非常好的孵化生态,在园区里一项技术从研发出来,到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试生产,到解决问题时很容易和市场结合。”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光明认为,企业创新应该坚持“两导向、一结合”:“两导向”一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国家政策指明了方向;二是市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一结合”是自主创新和技术的结合,现在的科技研发体现的是国家为主、大专院校为主,民营企业应该找对口院校、对口实验室,进行技术合作,再把政策和市场结合好,这样技术创新市场比较大一点。柯兵呼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与核心技术研发,从末端控制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单一介质控制向多介质协同控制转变,大气、水、土壤治理是关联的,不能指望单一介质取得成果而不涉及其他的。柯兵表示,要落实好科技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科技成果示范与转化力度,加大校企、院企、院地、校地方面的合作,汇集创新资源,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甚至跨国家的研究。“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我们应该积极抓住生物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契机,把传统的环境科学插上新兴技术这个腾飞的翅膀。如果我们还是故步自封,就会错失发展良机。”(记者 李艳洁 )


标签:专利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