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下午,“中华文明·礼乐之光”首届朱载堉研究跨学科学术论坛研讨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挖掘、整理、开发、保护,传承、发展朱载堉文化进行深入交流,并结合自己在沁阳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悟,为打造“诗乐沁阳”出谋划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君玲、副市长卫国宾出席研讨会。
顶着高温酷暑参加论坛开幕式,拜谒朱载堉墓园,马不停蹄地参观朱载堉纪念馆,简单休息后,又参加研讨会。虽然行程紧张,但是气氛却饱满而热烈。会上,专家学者利用PPT分别作了朱载堉学术研究报告,随后又分别围绕朱载堉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如何发挥历史文化名人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学术讨论和交流。
今天参加朱载堉学术研究跨学科的论坛,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在朱载堉研究《十二平均律》的时候他并没有遵循我们以前的五音、七音、三分损益律、和纯律的研究方向,而是另辟蹊径。他的另辟蹊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创新精神,这是我们值得大力发扬的。
朱载堉在数学、天文、物理、计量、文学、音乐、舞学等多种学术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世界音乐史开创了新纪元。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王军认为,朱载堉的贡献要远远超出这个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周而复始,如果在音乐方面,中国古人对音乐的理解他不是单一的演唱、演奏、创作,它融入了天地、阴阳、人文、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个丰富的多元体,所以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贡献远远大于我们理解的在音乐上解决所谓的黄钟还原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该在这方面着力下大功夫。
从包含了众多朱载堉元素的市文化艺术中心“中华文明·礼乐之光”首届朱载堉研究跨学科学术论坛开幕现场,到十多公里外九峰山下的朱载堉墓园,再到可以近距离感受这位享誉中外的科学艺术巨匠学术成果的朱载堉纪念馆,一个上午时间,与会的专家学者对朱载堉这位“布衣王爷”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在赞叹我市竭力保护、传承、研究、挖掘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他们还就发展融合文化旅游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朱载堉作为我们中国文艺复兴式的人物称为“乐圣”是当之无愧的。他创建的《十二平均律》比欧洲的《十二平均律》早了五十多年。我们现在的研究应该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自信,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沁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载堉是沁阳最宝贵的财富,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如何打造好文化名片?如何发挥好名人效应?北京珠算心算协会常务理事王家申教授提出了六点建议。
朱载堉有这么重要的成果和作用,这么高的地位也是沁阳的一个文化名片,也是名人效应。所以提几点建议:一、充分依据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二、从弘扬传承,发展的角度对朱载堉进行宣传。三、对朱载堉的研究史料进一步挖掘、整理、开发、保护,更要传承和发展。四、利用教育部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这样大的政策和背景将朱载堉的成果事迹进入地方课程。五、在创作一些新的形式上古为今用。六、从珠算角度来讲可以和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等国家型机构谈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