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散文
  • 正文内容

黄河行

阅读:1078 次 作者:李旭丰 来源:大美忻州文旅资源平台 发布日期:2020-09-07 08:18: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学网分享的散文作品,原载于1995年2月11日国家《经济日报》。

  那是在20年前,我们从山西风陵渡,乘坐一只大木船到陕西潼关去。船身半浸在河水中,抬眼望去,这黄色乳浆与远方黄色的山、黄色的天早已连成一片,融为一色,茫茫苍苍,如烟如云。而我们的船反倒像一抹秋叶,在波峰浪谷间颠簸摇曳,大有随时荡然失存之感……这时,你会蓦然感到人的渺小,脆弱。接着,由这黄河水,你会联想到黄河文明,黄土地,黄色人种,黄皮肤,黄帝,“天地玄黄”……似乎越是远古的,越与这条河的颜色有着先天的亲情和渊源……也只有在这时,你会下意识地回视自我,感到你是实实在在的黄河的子孙,有一种生理上的归复感……啊,母亲的河……当然这种感受在彼时彼刻是模模糊糊的,似乎又是清清楚楚的。也许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潜意识吧。

  以后,我又数次受到黄河的礼遇,时间或长或短,最短的一次是在郑州黄河大桥上。我们乘着列车从横亘在河面的大桥上飞驰而过,下面是翻滚流淌的黄河水顺流而下。就在这纵横交叉的一刹那,煞是有一曲现代文明与古生命流的间奏曲从你胸中淌过。在铿锵激扬的节律中,贴近的变得遥远了,遥远的反而贴近起来,于是无所谓近,也无所谓远了。心理学家证实,人在遇到意外时,尤其是他的生命受到挑战或叩击时,脑海里会忽然排列出一生的全部缩写景象,乃至幼童时记忆朦胧深处。这种神奇的心理现象,在此时此刻精灵般地出现了。你就像站在人类这个庞大的集合概念之巅,接着自觉地、飞快地自己也难以相信地迅速地在遥远和现实之间,排列和填充进一系列图案和场景,使两个反向无限延长的动点,自然、贴切、融洽地衔接起来。身处这种形与神的观照中,你会感到时空的压缩和流动。在无始无终的绝对无限中,历史把一条杳无边际的记忆的尾巴,顺手塞给琉璃光转、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之后,反默默潜于无形之中了……目击这条有形的河,直面她的雅量,再联想到那个背后潜藏着的导演者,你会油然想起大智若愚、大智不语等巨词的蕴含量,不由地肃然起敬……

  就像进入角色一样,这种生理上和时空上的观照,曾使我对黄河的感情久久不能自已,只是到了晋西北的保德县,我才发现我对黄河的认识实在是太浮浅了。我们逆行而上,只见迂回重迭的山峦屏障中,黄河迎面咆哮而来。可惜她的遭遇很不好,忽然被扭曲进一条几十米深的大坝中,这就是名闻华北的,将全部电力并入京津唐大电网的天桥水电站。只见她在这种人为的桎梏中桀骜不驯地上下翻腾,直至用最后的力气,奋命冲向坝沿上的飞轮叶片,从这条唯一的出路中杀出来的同时,又摔至脚下几十米高的深渊中,接着是惊天动地有如殉葬般的轰鸣,又似乎是困乏、劳累、筋疲力尽之下近乎呜咽般的呻吟……当然这都没有影响她的行程的紧迫,就地迅速地打了个浪花滚儿,又匆匆匆忙忙继续向前冲去。不幸的是,她又持续地冲进一段更深更陡更狭窄的山缝中去,滔滔巨浪的碰撞声,两岸山岩的轰鸣声,如是一场“最后的斗争”,不被摧毁,便被吞没……幸亏这是涅槃,而不是圆寂……

  不过打这以后,我对黄河的感受发生了质的转移。他的深沉、雄浑、博大的另一面,是她的耐力、张力、冲刺之力,特别是她在强受扭曲的时候,有着难以想象的天造地设般的承受能力和包容之力。正是这种痛不欲生的艰辛,唤起我心头经久不息的圣洁的追思和敬意……

  当然,自此我常常为她打抱不平。按理,有多少耕耘自有多少收获,但这没体现在她的身上。她为子孙撷来光明和热力大卡,却些许没有领受子孙们的孝心和虔诚。来亦匆匆,去亦匆匆,转眼溘然长辞了……这大概就是母亲的情怀吧,天底下再也没有比母亲更无私的了,尤其是远东式的母爱,爱的太累了,主要是献身式的累……

  就是在如此心态中,年前一个偶然的机遇,我与黄河重逢,且在九曲黄河的第一个大曲角处——河曲娘娘滩。

  熟知黄河的人,大抵熟知娘娘滩。因为迄今为止,只有娘娘滩是黄河全程中唯一住人的岛,且位居秦晋蒙三省区交界之地。娘娘滩之名缘何而来,除该县县志略有数言交待外,正史均无记载。但在民间,却流传得像荷马史诗一样有板有眼。传说西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娘娘,备受汉高祖刘邦钟情宠爱。这使吕后忌恨不已,终于借故将他们母子流放于此地两个岛上。娘娘滩在南,刘恒在北。直到刘恒被立为代王赴代前,他们都在这里熬度春秋。娘娘滩、太子滩也因之得名,只是太子滩后来再无人定居。

  站在堤岸北望,可见娘娘滩距太子滩也不过数里,只是滔滔河水,才使两个小岛隔水如隔天,不得比肩相连。面对此情此景,你会不由想象那文帝母子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尤其是刘恒,身为皇子,且正翩翩年少时,猛地囿于这样一个孤岛上,怕是说什么也受不了吧?面对四周泱泱水面,他会想些什么?也许他想到母爱,想到亲眷;也许他想到朝政,想到父亲,想到自身的安危,但这些都由不得他,他只能被迫地听命于天。

  年复一年,只有黄河水朝朝夕夕陪伴他,那一张一合一打一拍满有节奏的波涛声,像一个老妈妈不厌其烦地叙叙叨叨,来洗涤和熨平他心头的污垢和忧伤;也只有黄河水以她浑厚的内涵和曲折,耐心地一以贯之地来诱发他,引导他,启迪他,使他在茫茫无际的空旷中,体察和领略人生、社会、大自然、一切的一切……日复一日,在他生命的流量里,明显地注入黄河的风韵,包括他的骨骼和血管,无不有着黄河的恩赐和哺育,黄河是他真正的母亲!另一个值得庆幸的是,他在这里接触了黄河滩上的平民百姓,他和他们可以在一起劳作将息,一起把酒话桑麻,一起为天时渔事苦心血共忧喜……在他的人生价值的天平上,已无所谓高贵,也无所谓卑贱,更不存在什么“上智”和“下愚”……在幽通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反复中,他们的生命节拍早已同黄河一起伸曲,一起涨落,一起流回归宿的大海,他们才是真正在风尘中找到了超脱和超越的杠杆的君王和百姓,也只有黄河的韵脚和轨迹,能够展示和囊括他们人生的缩影……当然这些都属于推想,不过有一点是可以得到印证的,即在他后来的执政和统辖过程中,所有政绩,无不打上这一时期思想光彩的烙印。

  汉文帝23岁即位,在位23年,终年46岁,在他的后23年即执政时期,宫殿、花园没增加一点,车马、衣着也相当节俭。制度上他废除了连坐法、肉刑和妖言法。他说:“一个人犯了法,为什么把他的父母、妻子也都一同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律是公正的。”“刺上字再也下不去,毁了肢体再也长不上,害得他一辈子再没法做人,这怎么能劝人为善呢?”“如果有人骂皇帝,官吏就认为大逆不道,说话一不小心,又说他是有意的,那简直是封了人民的嘴……不管老百姓说什么话,官吏不准干涉。”他亲自擢拔了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官吏,并委以重任,如贾谊、晁错等。他是个吃过苦头的人,专门下诏书,救济各地鳏寡孤独。凡80岁以上者,每月供给米、肉、酒、帛、丝等。为禁止送礼之风蔓延,他又专门下了诏书,不准四方官民奉献任何礼物。他还亲自带领大臣下田耕种,做个榜样,并规定缺少种子和没有口粮者,由各县供给他们。他下令减免田租,以至最后完全免去。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老百姓的负担自然减轻了,无不喜庆,且得以休养生息。

  西汉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汉文帝揭开“文景之治”的序幕,很难想象会有后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更无法谈及汉王朝的千秋功业。他的“无为而治”,实则达到了“有为而治”的目的。可见汉文帝不仅是一个历世精深、上下通达、手段高明的封建君王,还是一个封建时代大彻大悟的黄老思想哲学家。这才是土生土长的彻头彻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统治之道。

  向黄河辞行之际,我好像还在汉文帝的思维框架中上下追索畅想。不,是在黄河的风韵中追索畅想。从西汉到现在,黄河几经改道,唯独这一地段没改,还是故道旧辙,还是烟波浩淼,还是代代炊烟相袭,还是秦时明月汉时光。然而黄老思想的肌理,早已不大为后人所齿了,尤其不为统治阶层所齿。是黄老不期冀于后人,还是后人无兴趣于黄老,一两句话实在难以说清。但黄老思想所挥发出来的哲学光芒,确确实实吸引过不少中外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及各种艺术家们的情思。由此推论,理解黄河的真谛需要悟性,悟性越大,领悟越深。汉文帝之所以能跨进大彻大悟的境界,在于他的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可见,观看黄河,观赏黄河,领悟黄河,毕竟不是一码事。细想起来,这顿悟二字是何等的艰辛,何等的伟大……

  作者简介:

  李旭丰,男,山西省原平市人,高级记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曾受任《广州房地产时报》常务副总编,国家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名牌时报》总检查等职。部分作品收入新华出版社丛书《在忻州这块土地上》、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现代新闻论文集》中。个人专著有《槐荫》、《新闻传播与人类精神备忘录》(获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奖)等。

标签:散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