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想自己的晚年是什么样,还象年轻一样追求写作吗?小时候,母亲经常嘱咐我写作文,我说不会写,母亲就说我说你写,母亲嘱咐的方式很特别,就是给亲人写作。母亲怎么说我怎么写,久而久之,我学会了一套写信的秘诀,邻居求我写信时,不再用母亲的原话,而是把母亲的原话加工成我的语言,最后变成求我写信邻居的语言,一封信写成了,一篇文章写成了。
现在想来这是最美丽的教育,母亲用她这样方式帮助我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方式。世上的孩子有母亲的陪伴是最好的,可惜有多少人尚未认识到这样的教育,人生有很多教育是从小开始的,养尊处优是一种教育方式,勤俭持家是一种教育方式,勤学苦练是一种教育方式,说说笑笑是一种教育方式,只要有母亲在就有这样独一无二的教育方式。一个母亲一种教育方式,一千个母亲就有一千个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积累多了就是积沙成塔,形成中国独一无二的教育方式。
我是认可这样的教育方式,因为我就是在这样教育方式下获得成功的,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母亲的教育方式很特别,很亲切,至今想起来倍感慈祥。平时父母双上班,每天累死累活的,哪有闲情逸致教育我们。可是就是这样嘱咐写信方式让我倍感收获,当时并没有感觉到,现在回忆起来恍然大悟,母亲的教育方式打开了我童年写作的天门,从此我可以大摇大摆走上文坛,而且是一开始接触文学就是写出长篇小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成全了我,成为崭新的教育方式。比那些参加各种各样培训班的孩子强多了,不用花钱不用崇拜,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母亲嘱咐我写信时并没有想到我将来会成为作家,她也没有这样大的希望,只是现学现用能及时表达她的意愿就是了,没必要花言巧语,如何说如何写出算是完成任务。
不知为什么,我感到现在的人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不一样,嘴上想方设法赚钱,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努力,出门在外看到的全是有钱人,你看他们的车全是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遗憾的是并不是他们赚到的钱,而是靠父母获得的。这样不劳而获的富二代引人注目,也引人愤怒,不是他们有钱人们喷出,而是他们不劳而获,用百姓的话说一发炮弹就打蒙他们。当然没有人放炮弹,只不过是随心所欲随便说一句笑话,一个母亲一种教育方式,想必他们的母亲就是有钱人,就是这样教育方式。
我的母亲很辛苦,白天劳动,晚上还要教育我们,这样的辛苦至今没有多少父母感觉到。多少个夜晚,母亲在灯下为我们缝缝补补,不是缝补衣服,就是为我们做被子,从来晚上不见母亲闲着。我的衣服特别费,即使崭新的衣服穿上几天就裂开,母亲不得不利用晚上为我缝补,第二天我穿着衣服上学了,而母亲晚上不得休息还要晕头转向去上班。可能受母亲的影响,我在家里经常干活,即使同学找我玩也要在家里把活做完,然后才能出去。多少年后同学问我你为什么在家干活,我说母亲这样辛苦我在家干活也是应当的,我生在这样家庭,有这样母亲,我不做活谁做活,何况做活也不是不光彩的事,劳动者是光荣的。
因为有这样劳动习惯,我到哪里都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哪怕再苦再累的活我也做过。我不计较做活,哪怕在机关我也参加劳动,挖大沟,刨大镐,挑大粪,什么脏我做什么,什么累我做什么,什么苦我都吃,有人说我这是吃亏,在我看来吃亏就吃亏,有什么,连苦都不怕的人还要怕吃亏吗?现在想来我这样成长就是母亲特殊教育的结果。我的人生第一课是母亲上的,我的老师是母亲,是母亲把我扶上人生路的,不论如何走,走到哪里都有母亲教育的方式,都有母亲教育的影响力。母亲如同一部小电影,随时随地在我的眼前播放,她的言行举止,劳动景象,一幕幕在眼前显现,有这样的母亲我能不学会吗?
学着母亲的勤劳,学着母亲的艰苦,学着母亲的稳重,也学着母亲与人吵架。社会关系错综复杂,人在这样的环境生存,没有本事是不行的,即使有本事没有关系也是不行的,这是中国的特色,工作,岗位,都与人际关系有关系。可是不论什么样关系也离不开淡定,现在很多家长动不动就研究别人的亲子关系,可惜自己的孩子他们并不熟悉。现在的孩子需要家庭教育,而不是到处参加什么培训班,年轻时我曾写出家庭心理学研究,还受到报刊编辑鼓励,为我回了很长的信。现在想来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母亲教育,哪怕到自然中看风景,听大海涛声,都是教育,在自然中产生对新生活的渴望,对人生的向往。
我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受教育的方式不同结果不一样,有一个同学,从小没有母亲,父亲找了一个后老伴,他成为流浪儿童,后来犯罪进了监狱,多少年后,我打听他弟弟,据说病死在监狱。还有一个同学,父亲去世,剩下母亲拉扯他们,后来他们接了母亲的班,他成了医生,至今成了一家医院的名医。同样两个同学,有母亲和没母亲教育是不一样的,结果也不一样。
现在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培训班,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可是他们忽视了正常的母亲教育。在这里希望母亲们注意到,母亲教育是万能的,有母亲教育成功快,没有母亲教育成功慢,或是不能成功的。有的家长几年都没有回家看望自己的孩子,他们把孩子送到他们的父母身边,以为这样的教育是最放心的,实际上是最不放心的。他们的父母本来不是什么教育家,尚未把他们教育成功,怎么还要教育他们的孩子,这不是重复愚蠢的教育方式吗?为了纠正这样的教育方式我写出一部小品《暖心》说的就是这样教育方式,在讨论会上我反复强调如果我们不能教育,让他人教育是不可能的,这一辈子是这样,下一辈子也是这样,翻来覆去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的。正如一首歌唱的,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棵草。
忽然想到有一位领导退休后,重视孩子教育,开办亲子学校,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只有孩子才是希望。我有母亲教育我成了作家,这是母亲启蒙教育的结果,我的父母就是普通人,在这样普通家庭中我成为作家并不奇怪,教育方式就是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