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听田中元教授讲《理工男的小说世界》 ——“作家/评论家进校园”第三场讲座纪实

阅读:987 次 作者: 来源: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日期:2018-06-01 18:21:05
基本介绍:

  2018年5月24日下午15时,初夏的骄阳迎来了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场“作家/评论家进校园”活动。人文与艺术设计系邀请到包头师范学院教授、包头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田中元教授,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勤学楼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理工男的小说世界》的文学讲座,讲座由学院人文与艺术设计系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共同主办,近200名师生聆听了讲座。

  小说和诗歌、散文、戏剧被称为“四大文学题材”,小说的历史源远流长,小说的发展多姿多彩。古往今来,小说一直以其曲折精彩的故事情节、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亦真亦假的虚构世界和独特多变的文学视角吸引了无数人,也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田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经据典,列举了无数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小说的要素、故事情节的设计以及小说的创作与选题。他首先告诉大家,故事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小说就是在向人们讲故事。在西方人看来,故事就是大小不同的事件组成,按照因果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就是情节。《西游记》讲述了一个名叫唐僧的和尚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又贯穿了如“大闹天宫”、“猴王保唐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很多看似独立的小事件。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因此,唐僧需要一个度难的团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皆因犯错被贬受罚,为了免去罪过,重新列入仙班,他们帮助唐僧一路降妖除魔,抵达西天,取得真经。正是有了这样的因果关系,西游记里各种看似独立的小事件构成了精彩纷呈的神魔故事情节。田教授又以同学们熟悉的《红楼梦》为例加以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刚进贾府见到了“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贾宝玉,觉似故人一般;贾宝玉对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一眼便心生好感,于是就有了后来整部小说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弦的故事——宝黛刻骨铭心的悲剧爱情。作者巧妙设计,借贾宝玉在吃饭的时候含情脉脉地看了林黛玉一眼这一的情节,把林黛玉“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病胜西子”的多愁善感、倾国倾城的形象刻在读者的眼里。

  田教授还用《一千零一夜》《安娜·卡列尼娜》《007》谍战电影情节为我们解释了小说情节的“包含逻辑模式”“双线结构模式”“首尾接续模式”。田教授认为,小说与散文最大的区别就是小说是虚构的,散文是写自己真实的经历。短短一句“一晃十年过去了”,小说里的人和事转眼来到了十年后;小说里的“我”往往不是真实的作者,只是小说家借第一人称来诱惑读者的视觉,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创造感同身受之境。田老师建议同学们借鉴使用第一人称方法阅读小说和进行小说创作。现在文本小说和网络小说都是开放的,小说创作也是多样化的。田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分析了理工男的小说创作优势。把小说当消遣之物来读的理工男常常沉迷于小说的精彩,虽搞不清楚小说的学术理论,却保留了淳朴独特的小说创作灵感感。理工科缜密的思维又往往能够把小说故事的容量无限延展,因此,很多理工男创作出了几十万字的优秀小说,比如2015年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雨果奖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作者刘慈欣就是一名水利工程师。谈到“小说的创作与选题”,田教授特别强调,小说创作要“求新、求异”。田教授说,小说,其实离我们很近,它源于生活。小说创作的关键是怎么样把我们的生活进行大胆地设想,换一种角度求新立异,逆向思维,寻找新的思路,用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与创造性的思考去设计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形成一个新的艺术世界。不同的文化可以有不同的创新,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要秉着诚心的态度,一定能够创作出很好的作品。田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在精彩的讲座结束后,田教授和同学们就小说创作的瓶颈期和价值定位、如何获得小说创作的完整构思、网络小说和经典小说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田教授精彩的讲座和充分的师生互动交流点燃了高职校园里阅读和创作小说的思想火花。在文学的舞台上,小说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光芒,聚焦时代,引领文学潮流,反映时代和思想的变迁;在大学的生活中,小说一直是大学生阅读的“宠儿”,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释放压力,增长知识,拓宽眼界。在充满幻想和奇特的理工男的小说世界里,在现实生活和虚构文学的小说故事里,我们不仅发现了理工男的独特别致文学情商,也了解了人生的维度,感受到人性的温度和时代的节奏。


标签:文学,讲座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