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后结构主义思潮下的“世界文学”

阅读:1059 次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日期:2018-08-20 08:40:46
基本介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欧美各种后结构主义理论先后兴起并迅速风靡全球。到了20世纪70年代,各种试图打破疆界的文化研究使得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壁垒得以削弱,并带来了诸如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多种具有后结构主义特征的文化思潮的喷涌。在这些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文学经典和“世界文学”的理解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历史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在批评理念和方法论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深受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对于文学与历史、政治或者其他文化形式之间的疆界都深感有打通的必要。新历史主义者在青睐“厚描法”和逸闻轶事策略的同时,也一再强调不会放弃对经典文学文本的阐释和重视,以此尽量接近文本产生时的真实状况,亦即新历史主义理论家格林布拉特所申述的“触摸真实”。

  如果说新历史主义旨在重塑历史语境去触摸文化之真实,那么后殖民主义就是跨越殖民文化与被殖民文化、霸权主义中心文化与被压制的边缘文化之间的疆界去追逐“新意”。新历史主义的理念一则要避免新批评的文本主义,二则要拓宽传统历史主义的社会—政治和阶级性批评模式,并推出一种泛文化、大语境的文学批评观。所以新历史主义的真实性诉求与后殖民主义所追求的“新意”其实颇有相通之处。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在其代表作《文化的定位》中曾经指出,文化领域内的旧民族疆界已经坍塌,文化已经变为一个翻译式的、跨民族的意义生产过程,从而产生出一种崭新的意义和时间性。新历史主义是要打破文学文本与历史、政治、艺术等其他一切文化文本之间的界限,强调不同文本之间社会能量的流通和颠覆性因素;而后殖民主义也试图打破殖民话语与被殖民话语之间的壁垒,强调不同文化间的杂糅状态,倡导不同文化之间的混杂交通与共生性;二者都强调文化性和对单一性文本的超越,同属于后结构主义影响下兴起的文化研究思潮。新历史主义等思潮对“世界文学”概念带来冲击,也导致西方文学经典的传统体系的重构。


标签:文学,艺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