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杂文 杂文
  • 正文内容

人格魅力与艺术境界

阅读:1569 次 作者:云南老土 来源:问道文学 发布日期:2019-03-10 16:56:20
基本介绍:

  人格的魅力,是把自己做人的本色呈现在大家面前,无须刻意的去表现或装扮,浑然天成,打动人的内在品质。它纯朴,纯朴的象一棵参天的松柏,高洁而伟岸;它宁静,宁静的象一泓清澈的湖水,美丽而绢秀。

  人格魅力其核心是守信、诚实、责任、正直、坚韧。人格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集中反映,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人灵魂的折射。一个艺术家具备什么样的人格,也就决定了其作品能达到什么样的艺术境界。

  精神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标准。所谓“境”,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万物归一的无我之境。它是永恒的,老子所谓“得道”是也。得道,人之精神则可立于不败之地。

  境界最为关键的思想天人合一。达到了这个境界,人的精神就进入了自由王国。境界所蕴含的这一文化和精神价值已经受到世间所有人文学者的普遍重视。中国文化重以不变应万变。而这里的不变不是绝对的不变,而是“得一”大道上的变化。

  艺术是以外部形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诠释,是主、客观世界的二元对立统一,是基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受的再创造,艺术最大程度地丰富了这个世界并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自足的新世界。艺术家最接近于上帝,他们都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

  一切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技巧与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但只有超越于技巧“形而上”才有真正的艺术产生,所谓“游于技而近道”也。艺术的灵魂是境界,也称意境,艺术的高下最终取决于境界的高下。世界小,境界大,境界是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真实不虚的东西,是“因之内而符于外”、流露在整个艺术作品中的一种精神表现。从根本上说,艺术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作者人格境界的高低,艺术风格也体现了作者的强烈而鲜明的个性,同样高度的境界可以有千变万化的迥异风格。

  常言道:功夫在书外。艺术境界的形成,在于取象万物,迁想妙得,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常取自然之趣,而后悟天趣,澄心志,返本真,综合作者本人气质、胸襟、学识、修养、阅历、思想、情感乃至整个生命而贯注于作品之中。故人的境界有多高,作品的境界就有多高。这种境界正如庄子所谓的“坐忘”,使心灵与自然对话,身心在挥洒自如的状态中完成灵性于天地万物的交融。天地万物具源于心,取法自然也就是心灵的扩展,回归自然就是与宇宙合一。

  艺术与人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心正则笔正”、“风格即人格”,人的境界影响、决定着艺术品质的高低;另一方面,“腹有诗书气自华”,艺术又极大地陶冶、丰富、影响着人的生命。艺术与人品,素来有雅、俗之分,并由此而决定其境界的高下。学识渊博的人,有独见卓识,下笔不落常套,不同凡响,行家习惯上称之为有“书卷气”,这种书卷气被认为是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反过来,为人有一点迂而不腐的“书生气”也极可爱。书生气就是不大在乎世俗的评论与导向,能淡薄物质享受与浮名奢华,坚守着自己朴实纯真的灵魂,倔强、认真而又善良,浑身散发着一种自然的书香之气,以一种纯洁的本性默默地回报着这个世界与社会。书生气有点傻,傻得有点让我产生喜爱与敬意。

  艺术与人生,其最高境界都是“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由境界。自然不是粗糙的野蛮不化,而是源于后天不断的努力与刻苦训练而达到的精致纯朴;自由不是放肆,而是深刻掌握了规律之后的得心应手、笔随意转、出神入化、鬼斧天成。

  凡是自然的就是美的,凡是美的都是自然的。以美为目标,艺术人性化,人生艺术化,在我看来,这就是大修炼,是走向大道、走向真理、走向上帝的最好途径,胜过许多具体的功法与教派。人法天地,道法自然,人天相应,个人意志与宇宙意志合一,是艺术、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大自由、大自在的完美境界。

  现在一些画家的思想处在对现实问题的相互反映和刺激之中,受逼于现实问题之下,现在的潮流是什么,什么容易入选,什么容易获奖,什么容易卖钱,就画什么。也有人看外国人的眼色,讨西方人喜欢,别人承认才是对的,这就放弃了最根本的原则:自尊和自信。而把自己的观念建立在别人的好恶上,变成了追名逐利和赶时髦的东西,从而成为后殖民是进步,认为这才有世界意义。这是地地道道的洋奴文化和洋奴意识,这同样是无头脑、无知识、不成熟的表现。孔子讲仁者乐山,主要是仁者的思想能安于义理,厚重不迁,不会随便的改变主意。山主静,水深亦静;深则静,浅则流,不安静深不了,不深也静不下来。还有一种人很有自信心,但缺乏知识,结果表现为狂妄自大,看不上今人,看不上古人,盲目自我崇拜。又因为多年来接受的都是西方模式的美术教育,所以对自己的祖宗采取的是虚无主义的态度。人类文明的进步,美术家的精神纯化,都需要教育在断裂的鸿沟上架起桥梁,让今人真正了解中国人的艺术境界。

  不深入,表面化,或只见物不见人,只画物不画我,只画死不画生,以科学的思考代替艺术的思考,这都是当今画坛的通病。

  由于思想境界的浅薄,心境达不到中和平淡,心态得不到自在松弛,心情也自然不会静下来,也就必然导致身心不健康,因而不能避免出现火、躁、浮、动的心态,作品自然就会流露出这种情境。肤浅躁动、刺激、有火气和有纵横气的作品是病态的,是短命的,更达不到与艺术终生同体的永生。

  现在我们看古人,只视表面不看精神,原因是没有识别精神的能力,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知道的,我们内心不知道的自然也就看不出问题,就不可能达到中华民族的大境界。

标签:杂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