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公共文化 文化活动
  • 正文内容

大连海事大学“酉水溯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调研团活动纪实

阅读:978 次 作者: 来源:新浪大连 发布日期:2019-09-19 17:12:27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文化活动资讯。

  由长沙过武陵源去,靠西有一条快速公路,这公路将近湘渝边境,到了一个名叫“保靖”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河,河有几分碧绿,河畔阡陌交错,远山的淡影下,有几处人家……

  亘古至今,人类都是择水而居,水就是万物生灵的命脉,文明的滥觞。一条河流,一片水体,都会诞生相应的文明。上苍赐水,巫水、渠水、舞水、锦水、酉水便在五省交界之处,在巍峨武陵山和雪峰山的襁褓里,摸爬滚打,分分合合,延绵起伏数百公里,孕育了湘西南北方圆一千多公里的“五溪文化”大格局。酉水所到之处,到处播撒人类文明的种子。而保靖就是钟灵毓秀的大美湘西里的这样一个由酉水孕育的小城。

  酉水汤汤,文明激荡。从古老的时节到而今当下,这片神奇大地上的祖先们一边歌舞,一边踽踽前行。多种文化元素就在这条河流流经之地自由碰撞,水乳交融,酝酿神奇。而我们自听闻了这美丽的文化,就翘首以盼去撩开她神秘的面纱。

  坐车赶往保靖,大约是五个小时的车程。沿途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给略显单调的旅程增添了不少的乐趣;绵延不断的山脉和错落有致的城镇,可以说是赏心悦目。初到保靖,除了刚下车迎面而来的热浪,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保靖人民的热情。

  驱车驶向碗米坡,就像人生似箭,当汽车飞驰在公路上,几处人家,几缕炊烟,转角处忽遇一个古老的渡口。一只小木船,摇着最寂静的橹,脑海中浮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渐渐船到中心,远望朝霞,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绝,看到这些,我们禁不住地感慨,究竟会是怎样的文化瑰宝能诞生在这如诗如画又风情万种的景色里!

  一上岸,来到八部大王神庙遗址前,高大巍峨的石像伫立在暗青色的石台上,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上刀山的木杆上有块红布迎风飘荡,一个个被岁月浸泡的刀孔历历在目。但是在立柱的低端向上看,是一种豪迈的勇气,一种壮志未酬的期待,是一种大学生的责任与壮烈!顿时我的耳旁响起了各种声音,是盛大的歌舞乐曲,是法师祭祀时虔诚的呢喃,是人民渴望风调雨顺的心声…“渔歌荡幽谷,巫神摆神堂”,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八部大王作为全体土家族人祭拜的神灵,保护着河流上下游的交通、鱼类捕捞,不禁令人想到福建广东的妈祖之传说,同根同源,身为华夏子孙的自豪感油然而发。

  也许你不知道“峒”是部落的意思,但我相信你肯定知道茶峒——沈从文笔下的,让世人了解到了湘西的点滴民生小城。而在碗米坡,部落文化也在这里根植。传承人家中不起眼的传统木屋,竟是一座包含了土家族近乎所有文明结晶的首八峒村陈列馆。在蓝白相间、精巧花纹点缀的染布上,一件件极具民俗意义的物件静静陈列着,经历岁月的打磨而沉淀了时光。指尖划过的,是文化的代代传承,是生活的点点情怀。我开始真正体味当地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传承人的交谈中,我们被专业的解读所吸引,或是几个有趣的逸事奇闻,或是几件虽然不起眼但是不易实现的事。他说,人啊,就是要好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十几年始终如一日,传承人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热爱与传承”的深处含义。

  人靠衣装马靠鞍,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

  苗服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作为苗族人民智慧汗水的结晶,用最简单的布匹,最传统的手艺向世人不断暗示着苗家远古的传说,也包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每一件苗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或许苗家阿妹把山歌缝进去了,把对阿哥的等待和爱慕织起来了,把山青水秀,美好生活揉在一起…所以当我们穿上苗服,感觉到的轻盈,是感受到了苗家人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又感受到沉淀,因为这是文化的沉积,是情怀的积淀。

  而苗画作为湘西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最初是专用于苗服制作,后来几经加工沉淀,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苗族没有独立的文字,其民族文化的信息,除了通过口口相传外,就只有通过苗画等其他图案化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苗画这种“画在纸上、布上,挂在任何一个需要的位置上”的图案样式成为了苗族文化最形象的历史读本。

  我们拜访苗画大师梁德颂及其父亲时,梁爷爷为我们展示了苗画底稿的绘作过程,其流畅的线条、饱满的构图,一气呵成。他的作品,协调而艳丽的色彩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令人惊叹之余充满了敬佩与骄傲。在梁德颂大师潜心创作的同时,他从不忘倾力培养传承人,不仅使女儿耳濡目染,前来学艺拜师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梁氏苗画”画舫成为了传承苗族特色文化的窗口,让苗画这朵民间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一颦一簇,走出了苗家人的脚踏实地;一言一行,说出了苗人以诚为贵的黄金传统;一针一线,缝出了苗族人坚韧的品格;一笔一划,更是中国人对工匠精神的卓越追求!

  无鼓不成苗。吕洞山保存着最完整的神秘巫傩文化,苗鼓在苗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日常中表现生产劳动,表现生活方面的动作在代代相传中逐步形成了苗族鼓舞基本舞蹈的动作及特点。听,她来了,她来了,夯吉村苗鼓传承地,伴随着轻重不一的鼓点,带着对土地和自然的热爱,这鼓声回荡在耳边。细一问,这鼓分为迎宾鼓,撼山鼓与欢喜鼓,不同类型代表着不同心情,诠释着不同的表达。传承人为了当地苗鼓的保护与发展,把苗鼓带到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教学。不知不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在我耳边细语。只有文化与技艺的充分融合才是文化发展的本身。

  五行苗寨闻名有鼓有武。“苗拳王府”则顺理成章是必访之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般人所持的关于武术的观点苗拳传承人他并不认可。在他看来,武术并不光是强身健体,而是提高人的意志力,爆发力,救命力,反应力的技艺。苗拳的精神是与自然融合,顺应自然规律最后挑战自然。正因如此,苗拳与一般拳术的不同之处——它不具有规范性与技术性,它需要随机应变,这与自然实为天造地设是一双。

  八月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子,我们也即将离开这个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地区,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旅程末尾回忆起本次实践过程,在碗米坡镇的八部大王遗址中了解到八部大王的传说和在当地的传统和地位;在铜铃舞传承人家中了解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现状及传承;在夯吉村的苗鼓传承地,看到了有关部门对苗鼓的保护与发展的进程和对未来的规划展望;来到吕洞村“苗拳王府”中,感受了非同一般的苗家拳。在吕洞山镇黄金村里向当地黄金茶传统工艺传承人请教了有关炒茶制茶的文化,学习到了黄金茶的发展历程,生产现状,品牌特色等等。

  世界从来不缺少美,只是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为我们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样也忧虑着距离时间轴越来越远的传统。当文化传承有一天如蓝天、白云、大海,成为我们再也买不到的东西,那时候的我们,又如何安放自己的满腔热血?

  此次的调研活动,感受到的是许多不曾了解过的民风习俗和传统文化,更是在结合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层面深度观察文化与政治的融合。通过到各地的走访,我们更能深刻的体会到祖国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更能认识到国家对于精准扶贫的贯彻,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保护了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对主席“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承担传统文化保护的社会责任,积极下到农村,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帮助那些躲在神秘角落的“他们”走出去,将新技术、新载体引进来,相互配合,分工促进。”的殷切嘱托和希望的响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华夏文明五千年之生生不息,不会也绝不可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湮灭。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实现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并且艰巨的任务。或许现在我们只是来到了祖国的一个县城中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看到的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全国各地都如保靖县一般,在蓬勃发展着,也在努力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仍然会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也必然是人类文化的一块瑰宝!

  “我站在武陵山之巅,望滔滔酉水远古走来,古来丝路数千年,酉水山城百十滩。古老的号子吼了千年,祖先的故事流传万代。寻梦,是一群仗剑天涯的少年!”


标签:文化活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