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图书 书讯
  • 正文内容

掌故大家高伯雨译注 《紫禁城的黄昏》国内首次出版

阅读:1168 次 作者: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日期:2019-11-16 17:41:38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图书出版书讯。

  在目前能够见到的、关于晚清的各类回忆录、掌故见闻中,庄士敦作为“帝师”,能够以贴近溥仪的身份,用生动而富有人情味的眼光讲述个人与时代深刻交缠的跌宕故事,把握历史发展的诸多隐秘线索,为近代中国发生关键变局的一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见证。近日,由庄士敦所著,著名掌故大家高伯雨所译的《紫禁城的黄昏》一书,由世纪文景出版,这也是这一版本首次在国内面世。

  《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作者、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是有着强烈的中国情结的英国人,作为晚清留下的外国“遗民”,庄士敦的身份堪称特例。他早年在牛津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898年,他来到中国任职,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会读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被人们称为“中国通”。20世纪30年代,回国后的庄士敦隐居在苏格兰自己购买的一处小岛上,也依然对他的“故国”念念不忘。他在自己的宅邸前挂起清朝的龙旗,与文化认同无所依归带来的孤独与寂寞相伴。

  庄士敦作为“帝师”,得以深入宫廷,从他的角度讲述清廷的衰亡。在他笔下,紫禁城的一砖一石,无不带有忧郁苍凉的色彩,但他不停留于抒情,更重视理智地探究清朝灭亡的根源。他历数内务府的功过得失,痛斥其后期的腐朽、贪婪;他回忆逊帝生活起居的细节、少年时代被迫接受的荒谬扭曲的复辟教育,令读者对于这位后来成为丧权辱国代表的傀儡“皇帝”,客观上拥有了一份理解之同情;他目睹国家权力在不同势力之间流转争夺,相信君主立宪制的优越——他发出的议论固然包含保守偏见,但也不无历史的真相。

  《紫禁城的黄昏》里,作者对于溥仪倾注了最多的笔墨,正如同他对溥仪倾注的心血。庄士敦在逊帝身上寄托着他的文明想象和政治理想,他一直称他为“我的龙”,而溥仪也曾在自传中坦承,庄士敦是他自己的“灵魂”。

  译者高伯雨原籍广东澄海,1906年生于香港,他曾留学英国,主修英国文学。回国后,在上海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回港,译著有《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紫禁城的黄昏》。他一生著述过千万,但大都是掌故文字,散落各处,直到晚年才出版一本文集。

  1934年春,高伯雨得知《紫禁城的黄昏》将出版,立即去函上海的别发书店为他留下一部。书中的历史人物和提到的风俗习惯,高伯雨都很熟悉,所以他相当自信地回忆道,翻译此书的过程堪称“运笔如飞”。高伯雨对于晚清掌故信手拈来,但从未以夸张渲染和奇闻异事博人眼球,在翻译中,即使是并不紧要的人名,他也仔细考证辨别,为我们展示了过去时代一名优异掌故家的风范。

  经高伯雨翻译后,全书包含两百多条译注,使用了同时代的报刊、日记、溥仪自己的回忆录等材料,补充了庄士敦作为外国人所不能见到的诸多隐秘关节,并以客观的眼光对庄士敦的叙述加以点评和校正。译注本身行文潇洒俏皮、暗藏机锋,其史料价值和辞章文采不在庄士敦原文之下。(记者 张静)


标签:出版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