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提升旅游品质 让“过客”变“游客” 哈密加速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文化中心

阅读:1101 次 作者: 来源:哈密日报 发布日期:2019-12-26 11:56:42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旅游文化资讯。

  

  2019年,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调研组提出把哈密打造成新疆旅游文化中心的定位后,哈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最年轻的城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为哈密市打造成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旅游文化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治区党委为哈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在‘十三五’末的2020年和‘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发挥哈密进疆‘第一站’和‘新疆缩影’的独特优势,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以理念转变为根本,以品牌建设为关键,以文旅融合为动力,全面融入旅游兴疆战略,把哈密打造成新疆旅游文化中心、进出疆游客集散中心,使哈密成为游客畅游大美新疆的新向往。”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赵海燕说。

  着力提升哈密核心景区质量

  哈密自古为丝绸之路要冲,丝路文化、草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共同构成特色鲜明的东天山文化。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满汉古城、哈密王府、烽燧遗址、白杨沟佛寺遗址、天山庙等历史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的哈密十二木卡姆,以及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伊吾40天保卫战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哈密文化的多样性。

  近年来,哈密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全域布局、全业支撑、全民参与、全层服务”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把“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形成新业态,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为了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充分发挥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和回城乡阿勒屯村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文旅融合优势,推动了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哈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哈密市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进行提升改造,由单一民族、单一项目的非遗项目展示转变成了多民族、多项目的展陈。把以十二木卡姆为主基调的《伊州乐舞秀》搬上舞台,展示哈密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哈密的夜间旅游。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伊吾40天保卫战纪念馆进行提升的同时,把《军功马》的故事搬上舞台,展现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我们着力提升哈密核心景区的质量,打造传统的六大景区之外,还重点打造哈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启动了文创园建设项目、哈密瓜综合旅游项目、回城民俗特色旅游小镇、哈密王府古街等旅游项目,将来在哈密市内建设欣赏民俗文化、品尝美食餐饮,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区,使哈密成为‘新疆的会客厅’和‘文化旅游创意示范园’。”赵海燕介绍说。

  打造景观大道实现“过客”变成“游客”

  今年,通过自驾游、高铁游形式进新疆的游客特别多,进疆首站大多选在哈密,怎样加快实现“途经哈密游哈密”,使之由过境旅游转向深度旅游,哈密市提出发挥“一个优势”,建设“三基地、三中心、三区”,着力做好“十篇文章”,打造“一个重要增长极”。“哈密是一个歌舞之乡,文化资源多,夜间旅游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将把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风景等主题元素融汇在一起,做到极致,相信哈密的旅游一定会更具吸引力。”赵海燕说。

  哈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新疆的“东大门”,被列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新疆三大铁路枢纽城市,630和G7两条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每天12对动车途经哈密。哈密机场开通连接了9条疆内外航线,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这是哈密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之一,今年1-8月,星星峡和白山泉两个进疆入口,累计万人次进入新疆,成为哈密和新疆最大的潜在客源群。如何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新疆的旅游资讯,更好地激发进入新疆深度旅游的兴趣和动力,哈密做出了很好的探索,提出了“途经哈密游哈密”工程和新疆自驾游大数据中心工程,得到了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着眼于哈密是一个重要节点城市,是甘肃、青海方向来疆旅游的第一站,是新疆发展高铁旅游的优势区域特点,按照“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要求,自治区将加大打造环游新疆线路,对新疆热点旅游城市的公路、铁路、航路进行连接,开通更多疆内环线,为形成环疆游线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哈密旅游资源齐全,拥有东天山国家森林公园、鸣沙山、大海道雅丹地貌、巴里坤草原、伊吾胡杨林等标志性旅游景点,被誉为“大美新疆的缩影”。此外,繁盛千年的草原与绿洲丝绸之路并行哈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还拥有838处不可移动文物,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5万件馆藏文物,2项联合国教科文非遗名录项目,5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展现了哈密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2019年6月,哈密市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吐鲁番市结成“东天山旅游联盟”,推出新疆首个跨越三市一州旅游环线“环东天山千里黄金线”,形成了一条集历史、文化、自然风景、民族风俗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为了提升旅游线路沿边景区的环境和服务能力,哈密市计划实施了大海道景区建设项目、东天山景区建设项目、南湖沙山景区建设项目,瓜园沙漠主题公园、巴里坤文博园文创基地,高家湖精品民宿项目等系列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在哈密市形成以巴里坤古城景区、东天山景区、雅丹景区、哈密王景区、贡瓜园景区和伊吾胡杨林生态园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届时,游客可通过全域自驾游、私人订制游、文化体验游、观光休闲游、民宿美食游、夜游哈密等形式畅游哈密。

  河南省组织的援疆旅游专列

  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疆第一

  近两年来,在河南省的大力援助下,哈密的引客入疆工作非常出色,援疆旅游专列开行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疆第一,2018年开行69列,2019年开行86列,激活了哈密旅游客源市场,激发了旅游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为哈密市对口援建省,河南省打了一套‘组合拳’,帮助和支持哈密市的旅游业发展,从产业援疆到旅游宣传、到客源援疆、到智力援疆,就是为了让疆外的游客走进哈密,和当地群众进行交往交流交融,从而促进哈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学兵说。

  近几年来,河南省把支持哈密旅游业发展作为对口援疆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旅游+”战略,大力支持哈密旅游产业的发展。拨出1.38亿元援疆资金用于哈密的旅游厕所、标示标牌、游步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制约哈密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组建了河南的哈密旅游推广联盟,拿出750万元援疆资金,发挥河南省人口和旅游大省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哈密的旅游形象以及线路产品宣传推广公益性活动,通过出台旅游专列等政策,共组织开通援疆旅游专列150余趟,吸引了广大游客来哈密旅游。高度重视讲解员培养,每年组织一些金牌导游和专家,带动景区、酒店、旅游大巴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丝路名城、甜美哈密”的旅游新形象。

  哈密市实施“途经哈密游哈密”“环东天山旅游合作”工程以来,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10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381.60万人次,同比增长62.37%;实现旅游收入49.30亿元,同比增长118.83%。

  “目前,新疆旅游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发展潜力很大,旅游业发展呈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长达到40%多,从全国来看,有这样旅游速度的地方非常少,所以说新疆的旅游资源是全世界领先的,这标志着哈密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说。(记者 克衣木·卡德尔)


标签:旅游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