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产业文化
  • 正文内容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阅读:994 次 作者:黄剑萍 来源:港澳在线 发布日期:2020-01-13 16:34:25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文化产业资讯。

  香洲区应充分发挥互联互通、创新引领、文化融合的优势,牢牢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立足对现有品牌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质换档,主动承接港深广澳等湾区城市产业、资金、人才、技术溢出效应,着力引进高端创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品牌,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探索促进澳珠合作的新路子。

  ●瞄准极点,建立文创产业联盟,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节点,携手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全域游格局。

  ●传承发展,活化利用历史资源推动大湾区融合。

  ●引领供给,实施品牌文化活动,拉动文化消费力。

  ●高位谋划,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跨越式腾飞。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澳门发挥东西方多元文化长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当前,珠海正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洲作为珠海的主城区,与澳门唇齿相依,是澳珠极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抢抓大湾区建设机遇,进一步深化与湾区城市的人文资源及文创产业对接,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澳珠极点建设贡献力量。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平稳

  近年来,香洲区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拥有一批成规模、业内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建立了8个文创产业园区(基地)。目前,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98家,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多为内资。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总体平稳,主营业务收入小幅增长2.21%,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明显。

  近年来,香洲区打造了4个园区、4个特色基地,主要定位于创业、孵化、动漫科技、商务办公等方面,入园企业400多家,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占70%,其中被认定为成长性的文化类企业有37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税收总额100万元以上企业14家。

  辖区景区12处,其中4A级景区2个。酒店447家,其中五星级10家,占全市46%。规模以上旅行社29家。2019年上半年,酒店住宿业、餐饮业和旅行社营业额同比增长16.6%。

  香洲区较早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加大投入补贴文创园区入园企业房租、奖励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上讲,当前香洲区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文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链不完整,龙头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比例不高。近三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其次,园区(基地)建设层次不高。香洲区建立的文创园区(基地)主要以传统文化服务为主,新兴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鲜明的产业导向和专业的服务平台,同质化严重。有的园区当前的收入主要依赖于房租,相比商业街区,文化产业的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这导致辖区历史人文资源没有得到深层次发掘和整合。文旅融合产业体系不成熟,全域旅游发展层次不高,旅游项目缺乏精品,一些景点配套欠缺,接待能力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旅客在珠海停留时间偏短。

  此外,统筹规划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香洲区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全局性的总体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自生自灭的“放养”模式和零星作坊的“散养”模式。以前市、区出台的扶持政策废止后,新的政策还未出台,导致本土文创企业流失严重。人才激励也不足,文化人才资源劣势明显。

  香洲区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香洲区应充分发挥互联互通、创新引领、文化融合的优势,牢牢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立足对现有品牌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质换档,主动承接港深广澳等湾区城市产业、资金、人才、技术溢出效应,着力引进高端创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品牌,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探索促进澳珠合作的新路子。

  瞄准极点,建立文创产业联盟,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创产业具有集聚发展的典型特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是整合成立香洲区文创产业联盟。政府引导,搭建一个开放性的、非实体性质的政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交流共享机制,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推动集约化发展。时机成熟后,产业联盟延伸至全市乃至整个大湾区。二要优化产业发展格局。结合现有园区(基地),在“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中,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引导激励园区(基地)着眼于长远,推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行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业态清单,形成产品内容互补、档次齐全、上下游衔接紧密的良性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借助华为、腾讯等高科技企业落户香洲契机,依托文创产业联盟,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文化企业,着力构建数字文化产业链条,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集群。

  深化节点,携手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全域游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澳门发挥东西方多元文化长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珠澳唇齿相依,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开发全域旅游智慧平台,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广泛引导景点景区、旅行社、酒店,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港澳签订组团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出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实现优势互补、客源共享、互利双赢,把旅游过境地变成旅游目的地,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的重要旅游节点。统筹旅游片区。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东部打造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南部与长隆共生发展游乐休闲项目,中部打造都市休闲旅游区,西部打造岭南文化寻访区,北部打造古驿道生态旅游带。实施“旅游+”战略。旅游业是关联度大的综合性产业,大力推动“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互联网”等,策划各类主题旅游活动。探索开展粤港澳青少年研学旅游合作,共建一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拉动旅游消费。成立旅游产品创意研发中心,深入挖掘本地人文资源,提升旅游商品档次,满足游客的审美情趣。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坚持特色化发展,加大宣传营销,进一步完善旅游的全产业链。

  传承发展,活化利用历史资源推动大湾区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同源,具体到香洲区,更是同时囊括了海洋文化、留学文化、红色文化和特区文化,利用开发独特的文化资源,既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需要,更是建设人文湾区的需要。因此,一方面要保护利用古村落。推动北山古村、南屏古村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连片保护开发,打造岭南文化集中展示区、体验区,让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提升”。加快甄贤社学旧址、容闳博物馆活化,以“留学创业园”为载体,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及早期留学名人后裔回国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优化前山河两岸基础设施。吸引具有原创能力的文创企业、艺术家入驻前山河两岸,开发集“民俗一条街”“民间博物馆群”“原创艺术基地”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村落,实现香洲特色价值的跨界创新,串珠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前山河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片区。此外应深化古遗址利用。盘活古祠堂、古宅院,借助现代先进技术,打造居民议事厅、乡村博物馆、村史馆、乡贤馆,实现文化提升,使之与城市精神和文化形态整合衍生,建设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引领供给,实施品牌文化活动,拉动文化消费力。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创新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谋划高端品牌活动。携手港澳广深,面向大湾区、面向世界,探索举办澳门国际旅游展香洲分会场、创意设计博览会、海洋文化节等,联合举办国际电影节、烟花节、拉美艺术节等,吸引世界眼光。二是打造常态品牌活动。吸引大湾区城市参与,继续举办广东风筝节、帐篷节、沙滩音乐节,举办各地艺术节、文化节香洲分场,融入湾区产业大链条,共荣共生。三是深化特色品牌活动。挖掘“千帆归港”“民俗巡游”“疍家渔民文化”“山场渔盐文化”“岛礁文化”“香洲开渔节”等本土文化资源,整体包装推介,逐步形成规模。在现有“香洲街头艺人”“深夜食堂”“名师名菜”“香埠味道”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丰富“遇见你,香洲”夜经济系列项目,进一步提升主城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高位谋划,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跨越式腾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规划的战略引导。一是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从大湾区实际出发,站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来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增强对文化产业指导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快完善产业规划与政策制度保障。二是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把高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务之急,大力培育和引进人才,尤其是“业界知名、实绩突出”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富有创意、勇于创业”的文化创意拔尖人才,“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想方设法留住珠海高校毕业生。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参照发达城市的做法,加大财政专项扶持投入,最大限度发挥其引导和撬动作用,突出针对性、个性化服务,着力引进和培育产业层次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对文创企业包括创意总部企业给予更多优惠的政策扶持或财政补贴。

  (作者系香洲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标签:文化产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