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书画 美术
  • 正文内容

以新馆建设驱动大湾区美术发展

阅读:1201 次 作者: 来源:南方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0-01-20 14:47:47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美术资讯。

  去年年底,广东艺术界传出一则振奋人心的重磅消息:落户在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的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其中,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广东美术馆,将与广东当代美术馆共同建设。

  2022年底竣工后,这座国际性场馆将承载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扬帆出海,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美术的综合实力。“无论对中国美术馆事业、广东的文化艺术发展,还是广东美术馆自身历程来说,这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说。

  回望过去一年,广东美术馆同样硕果累累。无论藏品研究、展览、传播与公共教育,广东美术馆都收获不少佳绩。去年年初落幕的“第六届广州三年展”带来十余万观众量,激活了区域内多个艺术机构的生产活力。林丰俗、汤小铭、王肇民、郭莽园等多位艺术大家研究展的推出,以及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的“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1949—1978)”中,广东美术馆馆藏近现代艺术名家作品的亮相,让广东美术的历史线索和当代面貌,得到越来越多元、立体的呈现。

  “广东美术馆新馆不只有美术,更是大湾区内一个引领国际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空间。”在新馆奠基的历史时刻,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发展格局,广东美术馆如何定位自身在全国美术之林的坐标,呈现广东从“美术大省”走向“美术强省”的整体实力?新年伊始,本期人文湾区大咖说邀请王绍强,解码广东美术馆未来的全新布局。

  个案研展讲好广东美术百年故事

  广东近现代美术的研究与策划,一直是广东美术馆的学术核心力量之一。特别是2017年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联、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广东省美协、广东美术馆承办的“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举办以来,综合对大湾区文化建设的考量、当前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展示状况、观众对相关名家名作的认知基础的分析,深化学术建构与梳理,进一步呈现广东美术的形象,成为广东美术馆积极探索的课题。

  “我们去年梳理了上万件历史手稿和文书等历史材料,以个案形式深化对广东近现代美术大家的研究展示。”王绍强介绍,广东美术馆在过往一年连续举办了林丰俗、汤小铭、王肇民、郭莽园等岭南大家研究型展览,不少策展思路更具开拓意义。

  去年4月举办的“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是著名画家林丰俗作品首次以个展形式走进广东美术馆。尽管策展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展览仍然严谨地梳理了林丰俗生平重要的艺术脉络。主办方还对林墉、陈永锵、郝鹤君等多位艺术大家进行访谈,使林丰俗的艺术人生更显立体。

  “对近现代的艺术家个案来说,我们不仅要在不同学科体系中展开对其时代背景的理解,还要在艺术家个人的境遇中对其艺术进行阐释。”王绍强表示,早在策划阶段,馆方就对艺术家的个人资料进行地毯式搜集,“在梳理和研究基础上,才能决定我们所要关注、呈现的面向。”

  每位艺术家都有不同的艺术人生与艺术特色,这也决定了研究展面貌的多样性。“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是画家汤小铭的首个大型个展。“这次展览发现汤小铭先生大量完好的草稿和习作,焦点也放在了作品的创作和构思上。王肇民研究展则将图像与文字相结合,寻找他作品和思想之间更深刻的关联。”

  新馆落成后,这些广东百年美术经典名作将得到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开辟专门的、固定的、长期的陈列展厅展示20世纪岭南画派发展史专题研究等近现代美术精品,广东美术馆馆藏的当代艺术作品、影像作品,也将拥有展陈专区并且与公众会面。

  王绍强透露:“我们还会增设专门的艺术设计馆,打造一座全学科的、面向未来和国际的艺术博物馆”,新馆的建设项目对于广东美术的发展,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不管是新馆选址,还是对新馆的定位、建设,我们相信省委、省政府这个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将对大湾区的美术生态格局的形态和未来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新年有望实现夜间开馆

  说到一座“面向未来”的美术馆,恰好与去年年初举行的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主题“想象未来”遥相呼应。在这场为期80天脑洞大开的展览中,广东美术馆主展场迎来了超过13万人次观众量,8万多人次使用线上多媒体进行导览,近5万人次参与主题活动。

  “这次展览也成为广东美术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公众影响力最广泛的一次展览。这次展览的影响力,离不开这次展览筹备期间对大型展览学术团队的整合机制、区域机构合作、品牌的学术向度的拓展这3方面的举措”,这次展览也打开了全新社会语境下对美术馆职能的想象力,“对当代的艺术生态、城市互联、未来社会的价值和影响力三个方面,特别有实践意义。”王绍强介绍。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意义,并没有局限在广东美术馆的围墙之内。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33当代艺术中心等区域内多家艺术机构的参与,使展览的边界变得更为广阔。“展览让珠三角的艺术机构通过联合的力量,更多地走进公众视野,也强化了当代艺术的大众基础。”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也是新时代对美术馆提出的使命。广东美术馆珍藏的厚重记忆,也通过展览在公众面前“活起来”。在“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展上,广东美术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机构联手,结合文献解读广东画家国画转型的经典作品,吸引3.5万人次观展。展览还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广东美术馆目前通过自身收藏管理工作的完善,为全省美术馆提供方向性及实操性规范。《广东省美术馆藏品管理体系》手册也将在今年面向全省美术馆和相关机构出版。“广东早期美术家和青年美术家是我们的收藏重点,摄影和影像都会成为我们最具特色的馆藏。”王绍强说。

  作为广东美术馆惠民项目之一,场馆的夜间开放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王绍强坦言,广东美术馆的建筑空间已沿用了二十年,很多硬件设施都已经老化,无法满足专业展示、传播等需求,夜间开放项目对馆方的硬件要求提出不少挑战。“美术馆是承载美、传播美的空间,夜晚也应该通过灯光艺术从视觉外观上传达出这个效果。”他告诉笔者,馆方正与设计师、建筑师和业界积极探讨,夜间美术馆有望在今年春节前后正式向市民开放。

  ■对话

  王绍强:

  开放才能让美术馆形成更大影响力

  问:馆藏研究一直是广东美术馆的工作重点,过去一年有哪些重大举措?

  王绍强:去年举办的“图绘新中国——广东国画的改造与转型”展,是广东美术馆活化馆藏的一次尝试。改革开放初期,许多画坛名家都为广东的宾馆留下书画。宾馆转制之后,这些藏画也被移交广东美术馆收藏,这批馆藏也构成这次的展览基础。这些艺术品的产权还是属于宾馆的,但管理权在美术馆这里。这使艺术品得到妥善研究保护的同时,通过展览服务市民的功能也继续得到延续。

  这一做法在广东尚属首创。我们正在与有关部门商量,期待将省内国有企业艺术品的管理权都集中到广东美术馆来。此外,青年艺术家也是我们的收藏重点之一。“时代印记——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收藏展”就是针对基层美术工作者和青年艺术家优秀作品的收藏所举办的一次展览,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和旅游厅给予项目很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携手共进才能构建多元而富有活力的广东青年艺术生态。

  问:广东美术馆去年迎来22岁生日,“广州三年展”和“广州影像三年展”两个当代品牌项目在不断发展中完善自身,您如何评价广东美术馆对周边美术生态目前发挥的作用?

  王绍强:去年我们与珠三角很多美术馆联动构成“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的平行展部分,社会对此存在过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些空间与广东美术馆的定位不一样,他们的展览与我们的主题展风格也不同,很难整合起来。但其实我并不要求这些空间的呈现与我们的主题展的内部逻辑完全相同。我反而希望通过城市资源、媒体资源、产业资源的整合,让珠三角更多不知名的艺术空间能走到聚光灯下,互联生产才能让艺术形成合力。推动整个区域美术生态的共同发展,是广东美术馆应有的责任。广东美术馆的未来也不能止步于广东,我们也需要与外省进行更多的合作。开放是美术馆的应有之义,千万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

  问:面向下一个十年,广东美术馆新馆该如何建设,才符合您心目中的预期与向往?

  王绍强:首先,美术馆建筑的功能要更优化,从目前建筑设计阶段开始,我们在老馆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在新馆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其次,广东美术馆必须充分结合周边地理优势去考虑。白鹅潭很有可能形成一条新的文化带,它会改变市民的城市空间观念,美术馆建设也需要与这些城市空间进行互动。第三,美术馆必须有长期的陈列展览,观众能一次过饱览广东美术百年的经典作品以及当代艺术作品,我们还计划将艺术设计的研究、展示与收藏纳入新馆中,当然这需要完整的策展思路给予支撑。

  广东美术馆新馆的规模几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美术馆之一,这决定了它的辨识度。我们也不能忽视新馆“三馆合一”的定位和身份,这不是一个传统的美术馆,而是一个资源共享、面向未来、代表广东文化综合形象的场馆,我省对这个项目的考量和决策是高瞻远瞩的,我们相信这个场馆将对广东文化的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未来如何使美术、非遗与文学在整体空间的功能协调发展,这将成为我们场馆建设的重要课题。(记者 杨逸 万璇 刘丹妮 曾睿洁)


标签:美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