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公共文化
  • 正文内容

嘉鱼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走笔

阅读:657 次 作者: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日期:2018-05-21 10:06:53
基本介绍:

  她从《诗经》的深情吟咏中走来;她从三国争鼎的历史烽烟中走来;她从牧童悠远的呜嘟声中走来。古老的嘉鱼,积淀厚重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嘉鱼县以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为抓手,以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完善文体服务为重点,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盘活存量文化资源,激发社会共建共享的活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农村文化发展不充分、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广大基层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共沐文化春风,书写了嘉鱼公共文化示范服务新篇章。

  抢抓政策机遇 文化项目建设旺了

  这几年,嘉鱼县文化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尽显大手笔风范。

  2016年9月,嘉鱼县政府投资2.02亿元建设的2.3万平方米的文体会展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内设文化馆、剧场、博物馆、体育馆;投资120万元的二乔百姓舞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近300万元的嘉鱼县非遗馆已进入布展阶段;投资近1200万元的嘉鱼县博物馆完成了设计和招投标,正在布展。

  2017年,投资200万元完成全县8个镇文化站提档升级,为各镇文化站建起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配备了群众文化活动所需设施设备,全县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按照精准扶贫惠民政策要求,全县82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实现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智能广播“村村响”全覆盖。

  初步盘点,近3年该县文化建设项目资金投入3.5亿元。其中省级政策引导资金1000多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00多万元,社会赞助资金近1亿元。

  文化领域为何成为资本聚积的洼地?嘉鱼县人民政府县长胡春雷坦言:“我们坚决落实国家关于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政策,吸引了众多文化事业的投资者。”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首先要文化自强,文化战线要强起来,要有所作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嘉鱼文化部门主动出击,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内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向下发动基层群众广泛参与。

  不争取,不知道中央、省里还有这么多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好政策、好项目;不汇报,不知道文化事业在各级领导心中的份量是那样的沉甸甸;不深入基层,不知道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有多么热切。

  据介绍,为了重点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嘉鱼县配套500万元,在镇、村、社区实施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工程,扶持建设农村文化广场、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儒家文化传承示范点;通过打造各示范点的不同文化特色,带动了各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协调发展。

  上面有支持政策,下面有发展需求。这种有效对接,很快转化为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盘活存量资源 沉睡的场馆醒了

  二乔文化公园,位于嘉鱼县城中心的梅懈湖,被誉为城市客厅,是城乡居民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公园内,双凤楼矗立云霄。楼前,一块块展板,向市民展示了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楼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布展。这里,即将成为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双凤楼始建于2009年。但建成后,因为种种原因,偌大的场馆一直闲置。同样闲置的还有与双凤楼比邻的露天舞台。为盘活闲置文化资源,县文化部门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双凤楼改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露天舞台提档升级为二乔大戏台。

  在不远处的文体会展中心,嘉鱼县文化馆馆长杨迎春格外高兴:县里的群众文化事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春天。

  文体会展中心,2016年10月承办咸宁市第一届运动会后,如何发展馆场作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嘉鱼县委、县政府负责人一锤定音:还馆于民,在文体会展中心高标准建设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你看,美术室、多功能排练厅、摄影室、民乐室、多媒体室……10个教室2个展厅,一个个免费对外开放。星期一:嘉鱼县美术家协会,鱼岳樱花社区歌舞团;星期二:嘉鱼县摄影协会,嘉鱼县旗袍文化艺术协会……从星期一至星期五,他们列出设施免费开放安排表,公开相关负责人联系电话,方便群众使用。

  教室里,走廊间,悬挂展示着会员们的美术、摄影等各类艺术作品,赏心悦目。一旁,湖北省最美文化馆的牌匾,金光闪闪,引来市民驻足点赞。

  城里如此,乡镇也一样。嘉鱼县簰洲湾镇综合文化站,面对图书分馆进进出出的读者,站长蔡华满心欢喜。“两年前,院子里还长满杂草。如今,孕育出一片文化生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在嘉鱼县文化部门和簰洲湾镇党委政府合力支持下,筹资80多万元,将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文化站整修一新,铺设了水泥地面,还建起了九八抗洪纪念馆、县文化馆、图书馆簰洲分馆、“非遗”传承讲习室等。

  激发社会活力 群众文化事业火了

  5月15日下午4时许,两辆旅游大巴驶入潘家湾镇四邑乡贤文化广场。这是一波来自咸宁市城区的游客,大家专程前来考察这里的乡贤文化。

  广场占地1000平方米,由联乐集团董事长周明炎于2016年秋主动出资300多万元建成。广场四周的文化墙上,有《四邑村乡贤文化广场题记》《四邑新村赋》《村名历史》《治家篇》《修身篇》《处事篇》《敬业篇》等篇章,文字优美,意蕴深厚,满满的正能量,催人奋进。

  广场北面,是村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近1000平方米。在艺术协会办公室,文化志愿者、采莲船队、舞龙队、威风锣鼓队的成员名单,张榜于墙上。沿墙而立的陈列架上,摆满了威风锣鼓等服装道具。一个大开间办公室内,村里的志愿者邓章艳,正在照看10来个刚刚放学的幼儿园小朋友。

  邓章艳原是邻近的九湾村村民,10年前嫁入四邑村。以前,小邓在外打工。广场建成后,她回村帮助打理村级文化室建设。“没想到,村里有好多能人。耍龙灯、舞狮子、唱戏的……”在小邓的热心张罗下,村民们踊跃献艺,2018年四邑村春节联欢晚会办得红红火火,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现在村里再也看不到打牌抹麻将的了。”

  四邑村的文化活动证明,解决温饱、走上富裕、迈向小康的村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这一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基层文化设施,成为嘉鱼县文化事业的一大亮点与特色。

  你看,投资1000余万元,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簰洲湾八一文化广场,没要政府掏一分钱,全部来自民间,创造了当地民间捐巨资建文化广场的奇迹。

  你看,湖北田野集团主动投资3000万元,在官桥村八组兴建了思源文化广场、篮球场、网球场等文体设施,常年免费开放,形成了“文化兴村、文化育民”的环村旅游新景观。

  社会力量助力基层文化事业,在嘉鱼已蔚然成风。

  文化服务数字化百姓美好生活亮了

  “想不到家乡也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了!”2月10日,回嘉鱼县过年的鲁漫,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然而,更让返乡的鲁漫惊喜的是,紧挨24小时自助图书馆,矗立着一座楼高九层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向他介绍,这是国家一级图书馆,也是全省县级首家数字图书馆,20余万册馆藏图书,全部实行自动借还,整个过程均可由读者自助操作完成。

  这仅是嘉鱼县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一个缩影。

  硬件的成熟,对软件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文化的发展,必须解决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有效匹配问题,依靠数字化手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嘉鱼文化云”作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的“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已近两年。如今在嘉鱼,市民通过手中的“文化云”,便可以知晓并预约全县几乎所有公共文化场馆的活动。截至2017年底,“嘉鱼文化云”覆盖全县8个镇200多家文化体育场馆,已有注册用户近3万人,日均平台浏览量达上万次。“文化云”改变了各文化单位“信息孤岛”的状态,实现文化资源内容共享。对嘉鱼市民而言,“文化云”是自己身边那个温暖又实用的手机APP。依托“文化云”这一信息平台的搭建,嘉鱼让公共文化信息全城共享,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市民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大幅提高,群众反馈随时显现,形成实实在在的公共文化大数据。依托“文化云”,嘉鱼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让传统公共文化服务更深、更广、更细、更实。

  2017年,嘉鱼县图书馆“文化下乡工程”把电子资源数字触屏机发放到各镇及医院大厅等人多密集位置;在全县八个镇设立了数字图书馆分馆,在簰洲湾镇文化站、潘家湾镇四邑村率先建成无人借还中心图书馆,实现县、镇、村三级通借通还。嘉鱼县文化馆积极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在二乔公园和全县八个镇建立了数字文化馆分馆。

  集学习、交流、娱乐、健身、休闲等于一体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嘉鱼县平安智慧文化广场的建设已被列入2018年嘉鱼县政府十件实事,将覆盖全县15个文化广场,面积达5万平方米,实现哪里有广场文化活动,哪里就要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

  一个个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体育场所,如同一个个孵化器,播下充满希冀的种子,孕育着美好未来。

  2003年出生的熊梦阳,2017年9月入选国家乒乓球集训队,2018年2月获阿曼青少年公开赛单打亚军。2006年出生的黄家细,今年入选省体校柔道队。一批文体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物质的东西大多是有形的;文化属于精神层面,有时依托于物质,本身无形无质,却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长远。

  嘉鱼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发力于新时代,兼顾城乡,均衡发展,立足人民,普惠于人民,必将成为点亮百姓美好生活的璀璨阳光。(记者 雷平 龙海东 高伯生 刘俊)


标签:公共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