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书画
  • 正文内容

为自己孩子创作的图画书

阅读:757 次 作者: 来源:搜狐号 发布日期:2018-05-21 14:27:33
基本介绍:

  大人为自己的孩子或孙辈手工绘制图画书,这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1844年,年轻的德国医生海因里希·霍夫曼博士,外出给3岁的儿子买图画书,但是,他回家时却只买了一个空白笔记本。霍夫曼博士从圣诞节前就开始在这个笔记本上写下后来家喻户晓的故事,并为这个故事配了插图。

  就这样,至今仍为欧美儿童所喜爱的图画书《蓬头彼得》诞生了。霍夫曼似乎也爱上了图画书的创作,之后,他又出版了几本,送给了他的两个孙子。

  提起手工绘制的图画书,可以立刻联想到英国童书作家碧翠克丝·波特的《彼得兔的故事》;法国童书作家让・德・布吕诺夫外出疗养时,为留在家里的儿子创作的《小象巴巴尔的故事》。

  据说《不来梅的音乐家》是瑞士作家汉斯・费舍尔专为女儿创作的。

  丹麦童书作家埃贡·马蒂森的《一只蓝眼睛的猫》、美国作家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最初也是作家为自己的孩子或孙子手工制作的书。

  同样在日本,“二战”结束后没有图画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读到优秀的作品,日本画家茂田井武将自己年轻时在巴黎度过的时光,画在了一个合订本上,这就是有趣的图画书《巴黎的孩子》。日本画家三芳悌吉曾给我看过茂田井武亲笔画的《巴黎的孩子》原稿,我一下就被书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温暖的父爱所深深打动。

  这样看来,图画书的经典作品大部分都是通过手工绘制成的,这应该是图画书的雏形。手工绘制的图画书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其中,大多数只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快乐的种子,然后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就像来自那个小星球的小王子那样……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那颗快乐的种子会不知不觉地生根发芽。无论在什么时代,打动孩子们的心灵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孩子们是未来,是希望。

  有一对年轻夫妇,两人都不喜欢吃胡萝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像自己一样讨厌胡萝ト,于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胡萝ト。这对夫妇打的如意算盘,最终成了一本有趣的图画书。他们的孩子很喜欢动物,特别是兔子,每晚都要抱着褪色的兔子布娃娃睡觉。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的汽车上,这位母亲突发奇想,要制作一本关于胡萝卜的图画书。于是,她把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记了下来,将孩子喜欢的小兔子与父母讨厌的胡萝ト巧妙融合后,便写出了《哪个小孩爱吃胡萝卜》的图画书。

  翻开这本图画书,我深深地感到,如果不是很了解孩子的想法与世界,不可能采用如此简洁自然的表现手法。作者对孩子心理的阐述,在作品中表现得毫不做作、自然贴切。这本书让人感到作者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心理世界,一看就知道孩子会喜欢这本书。虽然作者濑名惠子谦虚地表示“这没什么”,但这本图画书的创作手法却是很高超的。手工绘制的图画书价值不在于体裁、方法以及表现风格的巧与拙。濑名自学绘画,她的图画书之所以有趣,秘密在于她本人很喜欢图画书,有着能随时出入儿童心灵世界的本领。

  下面再介绍一位母亲一一松井纪子。

  松井纪子很喜欢画画,她白天做小学老师,晚上学习素描,后来结婚生了孩子。在教师生活的第七年,松井辞掉工作,用积攒的钱上了一所绘画学校。有一天,在孩子的幼儿园里,松井看到加古里子的作品《修水坝的叔叔们》,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从此迷上了图画书。

  每天晚上,不管自己有多累,松井都要在孩子们临睡前为他们读两三本图画书。长此以往,松井产生了创作图画书的想法,觉得只要能打动孩子们的心灵,一生中哪怕只出一本也好。在她最小的孩子才一岁三个月时,松井开始注意孩子的语言表达方法,如哗哗哗,哧啦哧啦等,并以孩子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为主题,创作了一本图画书。后来,孩子3岁时,突然频繁地说“妖怪”这个词,于是松井问孩子:“妖怪是什么样子的?”这时候,上六年级的长女也参与进来,说:“像火球一样的吧!”三个人一边画画,一边讨论妖怪的样子。孩子喜欢长靴,就让妖怪穿上了长靴;孩子喜欢伞,就让妖怪打一把黄色的伞;头上什么都没有,感觉少点什么,她们就给妖怪戴了一顶面包师常戴的可爱的高帽子。三个人开心地画着画着;渐渐创作成了一本《小怪物》图画书。就这样,迷上图画书创作的松井又接连创作了《气球飞来了》《小小画书》《谁在背后》等有趣的图画书。我想,在未来一段时间,松井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独特的、谁都无法模仿的图画书作品,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尝到阅读的快乐。

  我本人也亲身体验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图画书的经历。

  那是我的长子上小学三年级、次子上一年级时的暑假,看着他们整天在家无所事事的样子,我忽然想到应该让他们体验一下制作东西的乐趣。制作一样东西并完成它,对孩子们来说一定很有意义。一想到这里,我自己先兴奋起来。对孩子来说,我也许是在多管闲事吧。

  想来想去,我最终决定让孩子自己制作一本图画书。一方面是半开玩笑地让孩子们体会一下我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让孩子们体验制作图画书的乐趣。于是,我问孩子们想不想试着自制一本图画书,没想到他们非常积极地响应。制作图画书的时候,首先需要写故事,孩子们开始编故事。虽然两个孩子已经过了看图画书的阶段,但他们当时很热衷看乾富子的《长长的长长的企鹅的故事》等长篇童话,完全被各种有趣的故事所吸引。

  对于我一时兴起想到的编写故事的主意,孩子们很愉快地接受了。随后,我给了他们一些稿纸。他们二话没说,立刻开始动笔。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有兴趣,根本不在乎故事的长短。一天下来,孩子们一口气完成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下班回家后,我开始读孩子们自编的故事。上三年级的长子写的是《阿诚们的历险》,上一年级的次子写的是《探险记》。两个故事都是讲小动物们外出遭遇到的各种历险。整个故事没什么具体情节但有基本框架,从开头到结尾大体完整。而且,因为几个事件有连续性,所以每个场面都可以形成一个个画面。读完后,我觉得让孩子们自制图画书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鼓励孩子们说:“你们写的故事很棒,一定可以成为一本很好的图画书!”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孩子们失去热情,我立刻买了几十张画纸回来。两个孩子飞快地跑到堆成山的画纸前。我暗自将故事场面大致分配好,交给白天照看孩子们完成作业的妻子,以便他们不知道如何用画表现哪个部分的时候,旁边有人指点。但是,从一开始我就不打算插手孩子们的创作,因为我觉得作品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是他们“这个时期”的作品。我不在乎作品的质量,唯一在乎的是让孩子们坚持到底,亲自完成它。

  水彩、蜡笔、线描,孩子们用各种技法绘画,每天都会画好几张。有些地方画得很粗糙,有些地方大概画得不耐烦了,乱涂几笔,敷衍了事,不过最终图画书还是完成了。长子画了33张,次子画了32张。估计没有母亲的鼓励,孩子们完成不了这么庞大的作品。由于是自编的故事,他们对人物形象把握得比较清楚,画得也较顺利。

  《阿诚们的历险》是以孩子们喜欢的经常玩的布熊为主人公,而《探险记》的主人公则是次子最喜欢的家犬。这两个故事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尽情发挥的结果。画完三十几张画,孩子们显得很疲倦,对自己的作品看都不看一眼,就玩别的去了。孩子们这种毫不留恋的态度,使我重新认识了孩子的精力与成长。不过,对于孩子们能坚持不懈地完成图画书,最高兴的人就是我了。

  为了给孩子留作纪念,我决定把这两本图画书装订起来。接着,让两个孩子各画了一张作为扉页的画,我在新的画纸上涂出方格,又买来橡胶印章,按照孩子们写的故事顺序,一一印在纸上。既然要装订成册,,就干脆把它们尽可能做得像真正的图画书,不过这只是做父母的个人想法,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我把两部作品拿到一家认识的文印店,拜托他们装订成书。结果,孩子们看到 “新书”后又重新提起了兴致,在各自的封面上写上书名和自己的名字,装饰一番后,露出一副心满意足、洋洋得意的神情。在书的最后一页,我用橡胶印章印上了“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六日,文/图松居友,编辑松居直、松居身纪子”的字样,两本图画书算是大功告成。整个过程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夏天的情景。这两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图画书,至今还分别端端正正地摆在孩子们房间的书架上,尽管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选编自松居直作品《我的图画书论》)


标签:书画,创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