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文学
  • 正文内容

尹鸿:弘扬文化自信 电影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表达

阅读:987 次 作者: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日期:2018-06-21 09:19:39
基本介绍:

  银幕总数世界第一,年观影人次突破13亿,刷新多项世界纪录……当前,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上“坐二望一”,产量与美国、印度并驾齐驱,观众规模已超北美市场。随着市场量级的不断扩大,中国电影产业迈入了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作品将如何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如何实践?国产电影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传递中国声音?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记者独家对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接受记者专访

  “做好中国电影的核心,一定是内容为王”

  “上游无水下游就会干,没有内容,资本、平台、服务、用户……所有的东西都会坍塌。”尹鸿告诉记者,做好中国电影的核心,一定是内容为王。做最好、最对、最中国化的内容,让中国市场接受,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集体共识。

  “中国电影过去受资本冲击较大,‘玩概念’的也比较多,现在大家更倾向于去做好内容,让内容而不是让资本和概念去赢取观众,做既多样化,又可能满足观众主流需求的有层次的电影。”尹鸿说。

  尹鸿直言,新时代下,中国电影产业面临“四个不平衡”问题:一是数量和质量不平衡,“中国电影数量多,但优质作品较少,能够感动观众的电影不多”;二是商业与美学的不平衡,“有的电影可能商业上很成功,但在美学上较为粗糙,甚至称得上粗鄙”;三个是“叫好”与“叫座”的不平衡,“部分作品普通观众可能会觉得不错,票房也很高,但在专业评价中并不好,或者在艺术品质上不够完整”;四是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不平衡。尹鸿告诉记者,虽然在中国市场上,中国电影高速增长,但放眼全球,依然没有得到世界主流市场的认可。

  令人欣慰的现象是,中国电影整体质量和创作水平正稳步提升。“过去我们一年能有一两部让观众满意的电影就已很不容易,现在一年找出十部、二十部好电影也是件很轻松的事。”

  2017年最现象级电影《战狼Ⅱ》,单片票房达58亿元,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奇迹,也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全球电影票房榜的“垄断”。现象级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接连引爆票房,究其背后原因,尹鸿表示,“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有了‘为什么创作’的自我追问。”

  “艺术是植根于人民的,创作也是植根于人民的。”尹鸿告诉记者,观众和创作者的良性互动,会推动更多的电影关注现实,表达现实,表达人们现实当中所产生的紧张焦虑和梦想,解决人们现实当中想要实现的对于未来的期望。

  “过去中国电影处在粗放的发展阶段,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当电影发展到了今天,电影公司、发行、制片和影院等各利益方之间的博弈越来越多,大家站在各自的产业环节寻求利益最大化。”尹鸿认为,此种情况下,一个公平、公正的行业秩序来保证各方的利益公平变得尤为重要。

  尹鸿还呼吁公众更加理性地看待行业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可持续发展。“过度发酵其中的差异与矛盾,甚至进行强烈的舆论攻击没有必要。”尹鸿建议,面对中国电影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冷静分析,帮助解决问题,保持一个宽容、理性、冷静的态度来看待这个正在发展中的行业。

  国产电影出海:打破“墙内开花墙内香”现状

  过去几年,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然而,相较于电影年产六七百部的总量,“走出去”的中国影视作品仍然是少数。中国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虽逐年升高,但海外票房仅相当于全球票房的1%左右。

  “墙内开花墙内香”依然是中国电影的现状。在内地市场,中国电影已经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但还不能真正走向国际主流市场。

  中国电影如何在海外打开局面?尹鸿认为,一方面,中国电影要在创作要素的设计、讲故事的方式上更多地考虑国际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来看,中国电影需要找到与世界的连通点,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融入世界,作为世界共享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仅仅用自己的文化影响别人,而是要建立文化互助与融合意识,一起推动人类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首次在主题板块设立了“一带一路”电影周,并举办“一带一路”电影展映和圆桌论坛等活动。来自“一带一路”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部电影报名参赛参展。在青岛,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也刚刚落下帷幕。

  尹鸿认为,让电影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多边合作进行交流,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文化连通民心,经济和政治上的交流,更需要文化的沟通。从这一意义来看,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与国之间的电影合作,进而通过合作找到更多文化结合点,促进电影文化的交融。”

  “客观来说,中国电影以政治经济共同体为平台向外传播,可能将促进其在部分地区率先突破。”尹鸿告诉记者,欧美市场历经漫长的发展历程,拥有一定的行业壁垒和市场壁垒,因此要进入欧美主流市场,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大。而在“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由于国家间差异性较大,不同国家的电影工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中国电影有其自身优势。大家互相合作、彼此融合,将促进中国电影在这些区域率先进入主流市场,进而达成“走出去”的目标。

  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表达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点。作为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重要阵地,电影在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有其独特的贡献。

  新时代下,国产电影如何坚持文化自信?尹鸿认为,首先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的电影作品。

  票房、口碑、艺术价值……市场上对好电影的评价标准千差万别。“通常来说,艺术创新、思想深度及故事传达是衡量一部电影的主要标准。”在尹鸿看来,好电影的标准并非是唯一的。“有些电影雅俗共赏,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而有些可能不被所有观众接受,却代表了电影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对电影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当之无愧的好电影。”

  建立文化自信,还要在“讲故事”的方式上下功夫。“自信一定不是讲出来的,自信是我们表现出来的。”尹鸿告诉记者,文化自信的核心在于解放思想,自信来自于开放、宽容和包容。“坚持文化自信,便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去让人尊敬和佩服。”

  在尹鸿看来,过去,中国电影在硬实力方面有了一定展现,在软实力的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要把我们的价值观,把我们的精神诉求潜移默化地隐藏在我们的故事中,隐藏在我们的人物当中,如此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作用。”


标签:文学,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