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区围绕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记者6月26日从房山区获悉,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于2017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8年4月底,区文化活动中心共接待1193388人次,月均7.4万人次。
区文化活动中心共有AB两座,A座1至8层用于图书馆,B座1至5层是文化馆,总体面积为25713平方米。利用场地置换服务的方式,即免费向培训机构提供授课场所,馆舍使用率由原来的11%提升到46%,更好地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
为加强对场馆及文化资源的统筹组织与管理,将区文化委所属的文化馆、图书馆、电影放映服务中心3个事业机构及职能进行了整合,设立副处级的文化活动中心,入驻综合文化活动场馆办公并面向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馆内大厅设有四台自助借还书机和三台自助办证机,以及电子图书借阅机等自助服务机器。“文化馆的数字化已全面实现了中心的自主借阅、自主办证,因此而减少工作人员,避免了人员重复。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四个信息之窗,世界之窗、中国之窗等,主要介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简介,提供给有旅游需求的市民。”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李清梅说,根据群众需求在app上开展了多项文化活动,古筝、素描、表演、朗诵、茶艺、插花、化妆等14个门类的课程,群众可通过手机进行网上预约,并免费学习。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该图书馆已实现全年365天开馆,节假日无休,每天早9点至晚7点开放。据统计,截至4月底,累计接待读者74.7万余人次,图书借阅26万余册。李清梅说:“人次、册次和办证数量,都达到了以前老馆的10倍以上,不仅方便了市民借阅,又营造出“书香房山”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城关分馆、国学分馆、文博分馆对外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投入使用,并设立党的十九大专架,新增自助办证机等设备145台,组织读者活动320场次。
据悉,下一步,房山区将以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重点,以推进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工程、推进非遗保护工程、推进数字化建设工程、推进文创市集建设工程、推进规范化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记者 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