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闭着眼睛猜票房的时代结束了,暑期档的不确定性远远大于它的可预测性。这是真正口碑为王时代里,电影最迷人的部分。因为电影终于回归了电影,而不是靠着数据堆积和感性口号吹起的泡沫。
重工业、低票价,这两大长期深耕三四线受众的电影“法宝”在今年的暑期档严重缺失,多数影片的受众显然“回归到城市”。
但早早,就有人预测暑期档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必将大爆。幸好,电影暑期档没有发明博彩,要不然刚刚送走了一批“球迷”,可能将再迎来一批“影迷”。
如今,闭着眼睛猜票房的时代结束了,暑期档的不确定性远远大于它的可预测性。这是真正口碑为王时代里,电影最迷人的部分。因为电影终于回归了电影,而不是靠着数据堆积和感性口号吹起的泡沫。
但如今,“敢说”的中国人,显然不愿意放过看起来质量尚可的暑期档。
档开战之前,硝烟已经在朋友圈锁定。
“太厉害了,完全超出想象”、“完美,简直是完美”、“最低票房20亿,甚至30亿”一句句经典语录,在朋友圈诞生。暑期档,似乎在朋友圈已经提前宣告了胜利。
作出这样判断的缘由何在?因为露出的预告物料,因为为数不多的提前观影。在小范围口碑爆发后,带来了超高的期待。以至于有人说:“等待影片热度增高,等待社会话题炒热,***一定会票房大爆。”30亿、50亿甚至100亿的惊悚数字,也随即诞生。
不否认,今年的暑期档的确集结了大半个华语电影圈,整体质量也处于绝对的高水准。但暑期档,是不是又要回到闭着眼去猜票房的时代了?
“作者型”电影扎堆,
成激活大盘最大的X因素
今年暑期档和往年不同,目前热度最高的几大“种子”都带有明显的作者属性。
在上影节放映,获得超高评价的《我不是药神》成为了目前最被看好成“黑马”的影片。
虽然徐峥+宁浩的组合引发了十足的期待,目前口碑也有超高的裂变空间。但这部电影的主力受众更多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影片本身的题材和类型,在向下渗透过程中还是有着一定的难度。这和《战狼2》、《红海行动》靠着直接的“视觉轰炸”,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与《我不是药神》直接对打的,是姜文的《邪不压正》。作为华语最优秀导演之一的姜文,无人否定他的过人实力。但《让子弹飞》是姜文仅有的高票房代表,之后推出的《一步之遥》在万众期待中,市场表现较为一般。
《邪不压正》延续了姜文的“民国风”,但谁能保证《邪不压正》是下一个《让子弹飞》还是又一个《一步之遥》?
紧接着,第二周将迎来《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这部电影是绝对的重工业大片,在制作上基本可以保证较高的完成度。但徐克近两年的整体口碑还是让电影的前景不甚明朗,而从稀有的物料里也难以判断影片的真正实力。
我们不否认这几部电影本身的高水准卖相,但“作者型”电影意味着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左右其市场表象。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影迷来说,显然更看重单部影片的实际口碑表现。但对于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来说,这些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很难判定,一旦口碑与预期存在落差,担负激活大盘的三四五线城市或将面临极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