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综艺 舞蹈
  • 正文内容

华夏舞蹈的“盛宴”

阅读:1085 次 作者: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日期:2018-07-22 11:09:11
基本介绍:

  从7月11日开始,为期11天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昨晚在云南大剧院落下帷幕。精选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舞蹈艺术作品,精彩纷呈,亮相春城舞台,20场演出,共有80个节目、5部舞剧与春城观众见面。这是一次华彩炫目、韵味悠长的舞蹈艺术盛宴,除舞剧外,舞蹈展演的每一个节目只有短短的七八分钟时间,而舞蹈是浓缩了的艺术,在音乐、舞美、灯光和歌吟之间,手足与肢体的蹈动,穿过了时空,直接抵达我们的心灵。

  中国舞蹈的靓丽风景线

  精彩缤纷的节目,无论从选材、编排、表演,还是从效果、反响等各方面看来,无疑都体现了当下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艺术水准,也凸显了中国舞蹈艺术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由国家大剧院、吉林市歌舞团联合制作演出的《天路》,在云南大剧院举行的开幕式甫一登场,就受到各界普遍瞩目,这部反映“改革开放”重点工程青藏铁路建设的舞剧,在展现现实题材中的重大题材时,努力开掘,从现实中汲取力量,创造出了真实感人的个性人物,也描绘出了现实生活的细节,从小处入手,却开辟了大题材、大主题,舞段十分动人。舞剧展现三代人筑路的故事,无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都编排得有个性,有特色;整台演出,舞美、服装、造型、灯光、影像、道具等都很精致,音乐优美而壮美,思想立意和艺术表现俱佳,形象生动感人,结构严谨、大气磅礴,将繁琐的故事情节凝练为简洁的舞蹈语汇,发挥了舞蹈艺术感人至深的悠长,给当今中国舞剧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

  由重庆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并演出的《杜甫》,以大写意的手法,创新性地采取“块状舞段”进行“以舞构剧”,意象化讲述了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颠沛流离却忧国忧民的一生,细腻而深邃地刻画出了杜甫“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民族大义和雄浑气节。在音乐、舞美、服装、编舞等环节的突破创新下,一代诗圣与诗史的形象跃然复活在舞台之上。该剧导演韩真表示,舞剧《杜甫》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诗人以及他的诗词,更重要的是诗人身居草莽而兼济天下苍生理想“独善其身”的博大情怀。

  舞剧《人·参》是吉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历经两年精心筹划的反映吉林优秀地域文化的大型剧目,该剧以吉林大地流传的人参传奇故事为底蕴,将长白山文化、吉林富饶的生态资源与新时代发展理念有机融合,弘扬奉献精神和人间大爱。全剧以“人间岁月”“山林之梦”“舍生取义”“唯爱永恒”四幕,讲述了一段年轻医者与人参女对于爱情的牺牲奉献精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表演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彰显了如泣如歌的信仰和崇高之美。

  云南舞蹈的惊艳时光

  本次展演在云南举办,参加展演的舞剧《诺玛阿美》、独舞《聂耳》、三人舞《跳菜随想》、群舞《山之子》《灵·境》《顶家女》和《倮·印》7个云南入选节目引人关注。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群舞《山之子》,创作灵感源于哈尼族的“铓鼓舞”,“铓鼓舞”是哈尼族舞蹈中最具特色,发展得较为完整的代表性民间舞蹈。该舞蹈紧紧扣住铓鼓舞雄壮豪放、质朴刚健、热情洒脱的特点,展现出哈尼人坚韧不拔、团结拼搏,热情而不失内敛、豪放不失温婉的民族性格,体现了哈尼人大山一样的情怀。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的三人舞《跳菜随想》,利用每逢节庆彝家人唱着热情调子,端出美食、美酒的独特的方式——“跳菜”民俗,表现彝族人如火的性格,张扬生命的活力,歌颂生活的美好,爱的召唤。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演的舞剧《诺玛阿美》是本届展演的压轴戏,讲述了哈尼族先民与大自然、战争、贫困、迁徙的斗争之路,通过舞蹈展现故事,表达哈尼族祈求和平,重建家园,繁衍生息,与其他兄弟民族不断交流交融,最终抵达心中的美好家园——“诺玛阿美”的愿望,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民族史诗。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群舞《顶家女》(与马关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合作)与《倮·印》,充分运用了文山傣族的服饰和 “人”字形帽子,彝族花倮人的宫头高脚伞,艺术地展示了傣族与彝族花倮人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元素从来都是云南文化的根脉,也是最闪光的地方。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群舞《灵·境》则讲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肃主题:环境污染下,万物皆有灵,漫山遍野的棕榈树开始凋零、枯竭。大地的哭泣、撕裂,向白鹇鸟传递着沉重的信息,灵鸟感到痛苦与恐惧,但它依旧守护自己的家园,努力想唤醒一个个生灵。从远处衔来绿色种子,这份坚守让人看到希望与生机,她们带着那颗不离不弃的心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捍卫那片青山,守望自己的绿色家园。万物复苏,再现一方灵境。

  由云南省歌舞剧院编排的独舞《聂耳》,从一尊聂耳雕像的复活开始,艺术地再现了聂耳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谱写了聂耳与时代、与人生激发出的一阕时代“洪波曲”,也激发了观众的中国心,爱国意,故乡情。为祝贺本次展演成功举办,云南省花灯剧院和昆明市民族歌舞剧院也分别展演了群舞《绣荷包》以及三人舞《般般入画》,浓郁的云南民族舞蹈特色依然得到了观众热情的掌声。

  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11天的舞蹈艺术展演,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元素的作品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艺术与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如痴如醉,感佩于怀。

  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群舞《行云赋》,取龙行云起之意,阐释了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龙” 图腾,演出通过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和动作语汇,以“人”之“魂”展现龙行云起之气魄,表达了“龙”的传人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群舞《水云行》,舞姿曼妙婉转,轻盈空灵,恰如缈缈云水,生生不息;又似皓天明月,清冷皎洁,别有一番意韵;北京舞蹈学院独舞《越女凌风》借以塑造中国春秋时女剑术家“越女”形象,表现其居于山林,研剑习武,以剑悟道,剑法天成,以剑舞道的“天人合一”之精神境界。

  传统文化的领域广阔而深入,星海音乐学院的群舞《咏春赞》展现中华武术的一个流派南拳,作品以南拳咏春拳法为主要动作元素,具有鲜明的岭南地域色彩和风格。表现岭之南国少年意气风发,济世报国的情怀;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双人舞《华容道》,讲述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北京舞蹈学院的独舞《程婴救孤》根据著名元剧《赵氏孤儿》进行编创,重现了这一出千古传奇。

  红色文化在展演中也受到普遍好评。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双人舞《觉·妻书》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为创作原型,以其用血泪写于爱妻绝笔《与妻书》为主题背景,描述了烈士就义前忍受着极度悲痛与不舍和爱妻永别,毅然献身于为天下百姓谋幸福的革命事业,讴歌了革命者面对生死选择时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不屈服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革命颂歌。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群舞《红船》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画舫“红船”上的故事。作品突出表现两个字:“红”是延续革命信仰,无所畏惧、生生不息的民族灵魂,“船”是浓缩中国智慧,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民族希望。一根红绸,化作希望、信仰、生命,它更是星星之火,燎之原……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群舞《战地山花别样红》为抗战题材作品,讲述了一个小民兵和八路军战士共同坚守阵地的故事,小民兵在“坚守”当中逐渐成长,最终八路军战士为了保护小民兵,用牺牲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标签:舞蹈,演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