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产业文化
  • 正文内容

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阅读:776 次 作者:潘爱玲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日期:2018-08-15 10:22:49
基本介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并进一步强调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和重要载体。近年来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在文化经济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逐渐提高。

  但对比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存在区域错配现象;国有文化企业原创动力不足,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明显;产业链条较短,商业模式跟风模仿较多;文化资源挖掘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力和辐射力不足;融资约束较为明显,各类文化中介和服务平台发展滞后;传统产业嫁接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步伐缓慢,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完善政策、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调整政府定位,创新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尽快适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调整角色定位,减少地方保护和对文化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支持和服务功能,规范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摆脱文化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策扶持的现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释放制度红利。

  优化财税政策,提升落实效果。制定符合文化新业态培育需要、适应文化人才政策和研发需要、支持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地区布局优化的财税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考核,建立保证财税政策落实效果的有效机制。完善财政资金投入的绩效评价和监督体系,健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事中、事后管理和评估机制,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挖掘文化资源,谋求内容创新。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尤为重要。对诸子百家和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古为今用”的研究,将其与文化产品内容创新紧密结合,开发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用新的文化符号、文化概念和文化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并带动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业转型。

  发展文化中介,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文化产权交易所、从事文化创意推介的经纪公司、从事信息咨询和文化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发挥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作用,树立版权意识,加强版权研究和评估管理,建立版权交易的畅通通道,健全版权交易的法律监管,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平台。

  促进要素流动,培育骨干企业。打破区域、行业壁垒,通过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捆绑上市等方式,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倾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核心竞争力和知名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牌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提高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在全国和全世界的影响力。

  重视科技创新,加快业态转型。重视文化科技研发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政产学研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对传统业态的改造力度和新型业态的支撑力度;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业态进行升级改造,催生文化新业态;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文化制造业、扶持文化服务业和内容创意产业,建立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引入社会资本,发挥鲶鱼效应。通过设立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等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积极吸收社会资本,成立产业园区投资基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立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文化艺术等文化产业行业投资基金。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投资效益。

  把握消费趋势,引导消费理念。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对文化消费信息的分析运用,积极适应居民文化消费的新变化、新需求,培养大众文化消费理念;把握文化消费趋势,不断改善居民文化消费环境;运用长尾经济理论,满足消费者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网络化的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逐步建立促进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提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和满意度。

  强化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骨干文化企业及文化产业园区之间的合作共建,形成跨界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对人才实行分类管理和激励,逐步扩大资本、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范围。改革国有文化企业高管选拔机制和创意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国有文化创意团队和管理团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标签:文化产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