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书画 美术
  • 正文内容

中华艺术宫新辟华人美术名家捐赠作品展区

阅读:815 次 作者: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日期:2018-08-16 12:01:04
基本介绍:

  一个个谆谆嘱托,成就了这个名家荟萃的展览:“海上明月共潮生——中华艺术宫藏华人美术名家捐赠作品展”。作为中华艺术宫新辟常设展,展览展出了朱屺瞻、贺天健、谢稚柳、林风眠、关良等名家创作的150件作品,均为艺术家本人、家属或其他社会人士捐赠的珍藏。展览既是对艺术史的再一次梳理,也是对社会捐赠的再一次升华。

  收藏本土艺术名作精华

  19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大潮汹涌而至,中国传统艺术受到冲击,但仍有大量中国艺术家坚持文化本位,继续进行传统图式绘画的研究和创作。展览的“春江推潮后来人”单元,就展示了这些“汇入我民族固有之美术,抱持其以往之光荣”的艺术家作品,它们多出自于谢稚柳、唐云、江寒汀、吴湖帆等沪上名家之手。这批名家曾接受过系统的文人画训练,但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作品具备鲜明的个人风格,受到上海各界欢迎。

  在五四运动前后,为人生、为大众而艺术,成为主流美术思潮。在展览的“敢叫日月换新天”单元中,杨可扬的版画,即是“为大众而艺术”的代表。杨可扬早年受丰子恺社会生活漫画影响,后又投入新兴木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其版画风格日趋明朗,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杨可扬的版画生涯,可被视为中国新兴木刻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展览中那幅令观众驻足的画作《上海早晨》,创作于1994年,它以写意的线条,表现出都市景象的三个层次:泛红的天空;深色的高楼大厦和南浦大桥;白色高架、各色汽车,透露出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快速的生活节奏。

  在这一单元中,观众还能看到海派连环画家贺友直的一批手稿。贺友直曾提出“从生活中捕捉感觉,从传统中寻找语言,从创作实践中发现自己。”1959年至1961年间,他为了创作《山乡巨变》,长期生活在湖南农村,用几沓厚厚的速写本记录下“锅碗瓢盆、灶台炕头”。1964年,《山乡巨变》获全国连环画大奖,贺友直一举成名。自1996年起,贺友直多次向原上海美术馆无偿捐赠作品。经统计共有2000余幅连环画原作及草稿,可谓是贺友直的毕生心血。

  发现美术史“失踪者”遗作

  中国现当代艺术家扎根本土的同时,又放眼世界。在展览的“融合中西为吾志”与“为有墙外暗香来”的板块,观众既能看到林风眠、关良、吴冠中等早年留学海外、日后享誉全国的艺术家佳作,也有吴大羽、贺慕群、李青萍等“美术史失踪者”的人生“嘱托”。

  说到“留法三剑客”,许多人都说得出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的名字。而对三人的恩师——吴大羽,却往往知之甚少。吴大羽是留法中国艺术家的早期代表,建国后艺术界的主流是具象写实画风,因而被长期“边缘化”。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朱德群、赵无极等人回国与恩师重聚,吴大羽作品的价值才被重新“发现”,并被誉为“中国抽象艺术的拓荒者”。因历史原因,吴大羽存世作品极少,观众从中华艺术宫的这批珍贵馆藏画作中,可看到吴大羽的作品色彩浓郁绚丽、对比鲜明,既有强烈的先锋性,也富含浓郁的中国韵味。

  在此次展览上,观众还能看到中国女性抽象艺术先驱李青萍在93岁高龄时向原上海美术馆赠送的画作。这位女画家的人生跌宕起伏,曾长期旅居南洋,也曾身陷囹圄。时任上海美术馆馆长的李向阳回忆两人初见的情景:李青萍的作品装在床底一只漆成绿色的铁皮箱子里。为了保护作品,她一度将作品藏进衣柜,自己睡在衣柜前,以病弱身躯保护它们。2003年,李青萍首次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作品,一个多月后,她就在湖北家中与世长辞。2008年上海美术馆特意为李青萍办展,将其生前捐赠的珍贵原作完整公开呈现。去年大暑时节,李青萍养女李美壁又向中华艺术宫捐赠了300多幅李青萍的手稿。


标签:艺术,美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