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市文化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来自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的10名小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文化馆非遗展馆亲手体验了莱州草辫、烟台面塑等非遗项目。短短半天的体验活动,学生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把自己手中的草绳和面团变得有模有样。
“我们是在网上看到了市文化馆举办非遗展的消息,正好孩子们快要开学了,就寻思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当做是课外研学,让孩子们通过做非遗手工的方式,假期有一个与往常不同的结尾,同时尽快从假期里收心。”带队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莱州草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那时沙河的农民受发辫的启示,用三根光亮洁白的麦杆草掐出了人字形的草辫,1915年,我国草辫的四大名产‘沙河白’、‘沙河黄’、‘沙河锯条’、‘莱州花’,在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特别奖,被誉为世界最优质草帽辫。”讲起草辫的历史,非遗传承人周学玉娓娓道来,而伴随着讲解,麦秆已经在周学玉手中变成了各种形状,稍一编织,便是一只轻便的手包,或是活灵活现的版画。
而在面塑展区,孩子们的兴趣更被完全激发开来,在非遗传承人的手中,一团棕褐色的面团轻轻团圆,便是憨态可掬的小狗脑袋,两只小小的白色眼眶配上乌溜溜的黑眼珠,天真无邪的神情呼之欲出。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捏出了小黄人、奥特曼等卡通形象。
“第一次体验这么有趣的活动,了解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回去要写日记记下来。”孩子们表示,非遗体验收获满满,希望有机会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