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产业文化
  • 正文内容

2018特色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云南)高峰论坛在鹤庆召开

阅读:643 次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日期:2018-10-15 10:40:59
基本介绍: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惠民、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10月13日,“2018特色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云南)高峰论坛”在大理鹤庆县新华村举行。来自来自全国9个省市、32个高校及其他相关专业机构共计百余人参加。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在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中,首次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放眼全国,当前特色文化产业正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发挥其本身的独特优势,在促进地方,尤其是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导齐勇峰现场表示,本次论坛的一大特色是将村里开会与入户考察相结合,以学术交流的方式走进银乡水镇新华村,深入寸银匠金工工艺传习馆、千锤白艺民族首饰加工厂等地,通过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对该村制银产业的近距离观察调研,为新华村文化产业与企业发展把脉问诊。

  论坛期间,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范建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创研究所所长、教授金元浦,云南省咨询行业协会会长龙永春等先后就“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政策路径”、“空间转向与产业转型”、“特色小镇的运行策略与错误防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衔接“等发表主题演讲。

  范建华在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中,简单梳理了近代中国乡土社会的兴与衰,并援引欧美、拉美地区等为例,谈到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工业化、城市化驱动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概念的提出,中国乡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迁,乡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被忽略,传统乡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塑乡村文化形象,树立乡村发展新文明,成为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范建华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其本身也是对近代以来充满爱国情怀仁人志士们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傅才武认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最迫切的问题,一是乡村振兴,二是文旅融合。谈及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旅游融合的经验模式,其路径主要包括政府主导路径、市场主导路径和PPP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傅才武表示要根据乡村的不同形态因村施策,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完善公共文化建设配套,提升乡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水平,从而推进乡村经济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协同互建设。

  从2014年浙江率先提出特色小镇,到国家引导地方密集跟进,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同质化、重建轻管等问题也困扰着其发展。金元浦谈到,当前我国不少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尚未认识到生态平衡、人文关怀、治理乡村凋敝衰败等重要意义。金元浦首先就国内几个失败小镇案例,分析了其背后的失败原因,同时围绕特色小镇的不同类别,分享其对于小镇“特色”选择、产业升级换代、核心IP打造等一些看法,并简单介绍了国际上特色小镇成功的基本经验。

  此外,围绕”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发展问题“、”特色文化产业与精准扶贫“、”“生活美学、传统工艺与新华村实践”等话题,本次活动还将分别举办专场分论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化的根基——特色文化产业研究》、《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也在此次会上进行了发布。

  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特色文化产业联盟(筹)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承办。(记者 魏金金)


标签:文化产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