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公共文化 非遗文化
  • 正文内容

三亚国际文博会构建一带一路非遗文化支点 铺就非遗文化新丝路

阅读:783 次 作者: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8-11-16 10:07:43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非遗文化资讯。

  纯手工制作的阿塞拜疆地毯、述说着琼岛前世今生的海南椰雕、需经过上万次捶打方能初具雏形的云南蒙自银壶……丰富多样的“一带一路”非遗文化汇聚2018三亚第三届国际文博会,开启一扇扇传播和弘扬非遗文化的窗口,用内涵与颜值共存的精品力作展现非遗文化的新时代生机。

  融入新时代审美打破遇冷困境

  “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悉数亮相为本届文博会聚集了不少人气,来自彩云之南的蒙自银饰展区每一件纯手工制作的银饰都向中外游客展现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银饰锻造技艺的独特魅力。现场人头涌动,该展区在文博会开幕两小时内就被游客买走了一件价值近六千元的银饰。

  展出银饰在三亚国际文博会大受欢迎,让云南蒙自银壶公司杨诺非常意外,“我们曾经招收了三十名学徒到云南大理学习银饰锻造技艺,最后留下来的不足十人。”从冷门变身三亚国际文博会大热,少不了传承人对非遗创新的不懈追求。

  除银壶以外,本届文博会展出的银饰品类丰富多样,囊括了手链、耳环、耳钉、手镯、茶漏、戒指、项链等多个类别,深受年轻人喜爱。来自海口的刘川在展区前为朋友精心挑选手镯,“印象中非遗文化的表现形式比较刻板,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共鸣。这次看到非遗文化融合进日常的以耳环、手镯等时代新潮款式,既能传承非遗文化,又能展现文化魅力。”非遗文化日常形式的创新,让不少昔日走向边缘化的非遗文化重回大众视野。

  与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一样曾经面临困境的还有海南黎锦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锦制作工序复杂、工期漫长,其传承一度面临困境。

  “今天还有外国人过来和我的黎锦合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丽琼说,她多年来对黎锦技艺进行革新,采用现代棉线增加黎锦用色,丰富黎锦色彩;将黎锦制作成为鼠标垫、披肩、香包等深受年轻一族喜爱的物品,并融入金丝线、新式纽扣等元素为黎锦作品增添点缀。

  非遗文化激荡共鸣在三亚拉近世界距离

  无论是来自海南各市县的非遗文化展品,还是来自云南等国内市县的非遗文化展品,均受到了来参展的外国客商以及在三亚旅游度假的外国游客青睐,外国友人们争相与各色非遗文化展品合影,并购买回去收藏,让各色非遗文化展品在三亚绽放光芒,并拉近与世界的距离。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椰雕作为海南文化“代言人”亮相本届文博会,向“一带一路”沿线游客展现海南文化魅力。海南椰雕传承人吴名驹曾多次受邀到塞舌尔等、马耳他等地展示椰雕技艺。

  “今年12月,维多利亚市市长和当地艺术学院院长将亲自到中国学习椰雕技艺,椰雕已经逐渐成为海南与世界各地开展文化交流的共同语言。”吴名驹在三亚国际文博会展馆现场表示,以椰雕为代表的海南非遗文化以积极姿态走向世界,不仅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步伐,更是把中华民族奋斗在新时代的崭新面貌展示给世界的绝佳契机。

  在离椰雕展区不远的地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展示平台,一位俄罗斯国际友人站在人群中第一排,仔细端详着景泰蓝的创作过程,还时不时拿出手机录下作画过程,用不算熟练的中文表达赞叹。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景泰蓝技艺已经成为了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中国艺术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贺月红介绍,近年来,景泰蓝技艺走出国门,作为中国非遗文化代表前往日本、韩国、法国、新加坡等地开展文化交流。

  在“一带一路”展区,年近七十的“高高”女士对阿塞拜疆的非遗工艺品爱不释手,足迹遍布十个国家的“高高”看到该展区样式繁多、做工精良的非遗工艺品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成时,不由地向远道而来的阿塞拜疆展区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她说:“如果还有机会去旅行,我的下一个目的地会是阿塞拜疆。”(记者 林钰荷)


标签:非遗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