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泛文化 社会
  • 正文内容

湖北竹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阅读:816 次 作者: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日期:2018-12-04 17:21:11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社会资讯。

  

  地处秦巴山区腹地、鄂西北边陲的湖北省竹山县,相传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所在地,曾经盛极一时。

  然而,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发展观念,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竹山县财政部门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财政总收入节节攀升,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全县财政收入增长更是达到历史之最。

  今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9264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64600万元,是1978年409.66万元的157倍。

  竹山县财政部门以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推动完善相关领域的支出政策和机制设计,突出公共性,增强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2003年,竹山县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乡统筹费、村提留款、农村教育附加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屠宰税、农业特产税等基本取消。

  在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财政拨付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年均达3000万元以上,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整合支农资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全面落实财政社会保障政策,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基础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救助范围不断扩大,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25.2%。

  义务教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从2006年起,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义务教育减、免、补政策得到相继落实。2008年,全县中、小学生实现全免费入学。

  2007年以来,财政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着力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机制弊端,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竹山县推行一系列财政改革。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启动了3年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预算安排的视野从1年扩展到3年,将财政预算安排与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机衔接,预算编制不再“见子打子”,预算的前瞻性和持续性开始凸显。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各个渠道的收入,统一编入年初部门预算,统筹考虑收支,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及时公开政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新增公开经济分类支出明细情况。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全力推行。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竹山县在重大基础产业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等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职教集团迁建项目开创PPP模式先河,随后,乡镇污水处理、鱼岭生态工业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5个PPP项目相继开工,项目概算总投资达32.1亿元,破解了县级财力不足问题。

  2015年,竹山启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在社会治安防控、城乡环境卫生、社区网格化管理等公共和公益事项进行渐进式探索,从建立协调机制、开展业务培训、强化预算管理等方面推动工作开展。3年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和资金预算逐年攀升,从2015年的22项7054万元发展到2017年的29项13517万元。全县3年共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80项,资金规模达30516万元。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走向纵深。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部门和项目“双覆盖”。探索部门整体支出和财政政策绩效评价试点,2015年起,要求部门自选本级或所属单位实施部门整体支出自评;建立了本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从2016年起,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编审绩效目标,采用“专家+机构”模式对重大民生项目和政策进行重点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项目主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以倒逼机制促资金效益提升。

  财政资金整合显现聚合效应。2015年,全面启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试点工作,3年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0亿元,集中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支农投入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


标签:社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