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影音 影视
  • 正文内容

数一数都有哪些明星在补税 四只影视股闻风腰斩

阅读:873 次 作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日期:2018-12-07 21:00:00
基本介绍:

  近日以来,网传的补税消息又使一众影视从业人员心里不踏实。

  微博上有自称圈内人的网友透露,这一次“补税大军”再添人马,此后陆续会有人被约谈,除了第一批次1人之外,第二批次将有150人,其中17人为第一重点约谈对象,35人为第二重点约谈对象;第三和第四批次均为200人,几乎覆盖一二三线所有以“工作室形式”纳税的演员。

  5月份至今,在补交税款压力下,深陷风波的四只影视股当代东方(000673.SZ)、ST中南(002445.SZ)、唐德影视(300426.SZ)、慈文传媒(002343.SZ)下半年股价已经腰斩,大量影视股杀跌严重。如果从2015年6月的高点来看,大部分影视公司的股价跌幅超过50%。

  网传“补税新规”

  网传补税消息称,部分影视工作室陆续接到税务部门通知,补税工作正式实施,共分为四个阶段:自查自纠、约谈补税、税务上门辅导、检查以及重点检查(税务抽查)。

  消息显示:工作室需要按2016至2018年三年总收入的70%(最少)按个人劳务计算税款。例如总收入为100万元的,100万x70%为个人补交劳务费用的计税依据(按照最高40%劳务税率计算),同时扣除之前已经缴纳过的税款金额,最终补缴税款为192500元。总体来说,工作室补缴税款需要按工作室总收入的20%左右计算。

  这一则消息,为本就“凉凉”的影视行业再下一层霜,影视股弱势行情叠加。

  但此后据相关媒体报道,有税务人士表示,此文件可信度不高或者说不符合规范,企业收入缴税与个人劳务收入缴税不能被混为一谈。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目前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仍处于自查自纠阶段,税务部门最多进行上门辅导,这种“补税公式”是没有税法依据的。

  事实上,尚未有消息确定上述传言属实,多数消息都来源于部分自称圈内人士,且不具实名。相关“补税新政”也不过是10月份下发的《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的落实。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补税事件相关进展依然在自查阶段,影视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目前正在认真自查自纠、主动申报纳税。

  编剧刘和平也发布朋友圈称:在与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沟通后确认,“国家对影视行业的扶持政策不变”,其中针对编剧行业的补税方案已经有了明确答复“按2002年国税字52号文件缴纳16%税款,未足16%补足即可”。

  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国家支持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不会变,税收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会变,而且将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服务和支持影视行业加快发展。通过这项工作,将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保障依法纳税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

  影视个股“杀跌成灾”

  “无论问题朝着哪一面发酵,第一位受到影响波及的,就是影视股行情。”一位影视自媒体人感叹道。

  据业内相关统计,自5月28日以来,影视板块持续下跌,影视指数跌幅达44%。其中,当代东方、ST中南、唐德影视、慈文传媒跌幅超过50%,纷纷腰斩;而捷成股份、中广天择、当代明诚、金逸影视、华谊兄弟、长城影视跌幅均在在40%-50%之间。截至11月30日,影视板块市值累计蒸发1227亿元。

  事实上,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多位影视大佬就曾预言影视股的股价会继续下降。

  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直言:“中国的资本市场在经历在座的这批创始人的公司之后,有段时间都是拼盘子的公司上市,这一点我也挺不服气。这些拼盘子的公司上市完之后,都面临三年对赌期到了,未来影视股的股价还会下降,所以在这个时候对这些原创的、创始人的公司都面临很大的考验。”

  东方证券指出:“一方面,影视行业监管政策体现出对生产要素的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从片酬政策等的出台传导至项目实施层面需要时间,叠加近期对影视项目的税收审计趋严,短期预计将会导致部分中小公司项目暂停,加快行业洗牌。”

  业内人士认为,影视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整顿和规范,自查与抽查的过程,也是加速业内洗牌的过程。那些能熬过寒冬的影视龙头公司,更能受益于这一轮的影视洗牌,在未来有新的发展。

标签:影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