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产业文化
  • 正文内容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魅力民乐”新名片

阅读:619 次 作者: 来源:中国张掖网 发布日期:2018-12-14 09:21:35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创文化产业资讯。

  1978年以前,民乐县只有一个文化馆承担文化工作,基本业务是图书借阅,群众对文化的理解无非就是读书学习,字典里更没有“惠民”一词,那时百姓的娱乐生活,除了几个样板戏,几乎一片苍白。

  随着改革开放,民乐县文化产业在基础薄弱、市场主体“小、散、弱”情况下积极作为、奋力前行,形成了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不断显现、新兴产业不断兴起、整体成效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18年,该县以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加大文化产业园、出版业、文化创意业的扶持和引导,积极巩固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不断促进文化娱乐业的转型升级,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文化的“种子”,扎根在祁连山脚下

  冬日的午后,在民乐公园锻炼完身体的张大爷,习惯性地来到文化中心图书馆翻阅感兴趣的书籍“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太大了,以前拿个小板凳走几公里看一场电影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张大爷感叹道。如今,唾手可得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在民乐县遍地开花。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健全文化行政、图书、文化、博物、电影事业机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维修改造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新建了赵思温艺术馆并已全部向城乡群众免费开放。目前,新“三馆”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达标定级,建设农家书屋203个,村文化活动室172个、农村固定放映点5个,完成了文化广场全覆盖,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

  文化的“鲜花”,绽放在群众之中

  一直以来,民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作为打造城市品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积极创新文化载体,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

  通过每年举办的梨花节、全省健身操舞大赛、欧美篮球对抗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等国家乃至世界级赛事,把全民健身推向一个新高度;2018中国(甘肃·民乐)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进一步推广了中医养生知识,促进了中医文化与健康保健的有机融合;民歌演唱会、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周末文化活动等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扶持民办演艺公司、民间文艺社团,制定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奖励政策,发展户外俱乐部10家,为文化市场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9月下旬,该县下发了《关于开展秋冬季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的通知》,充分利用文化阵地,重点从低票价电影观影活动、精品剧目演出、文化集市活动、文化惠民“六进”、文化下乡、文化志愿服务等8个方面促进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每年全县文化活动达到500场次以上,群众参与率达到60%以上,实现了大型文化节会“年年办”、数字电影“月月映”、广场文艺“周周演”的目标。2017年制定并印发了《民乐县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方案》,增加60万元专项资金,对城乡居民和参与试点工作的文化企业消费时给予相应的价格补助,采取到公共文化场馆活动实行积分制度,达到一定积分后赠送图书、文创产品;协调数字影院与邮储银行合作,通过刷邮政银行卡开展10元观影活动,一些演出、演艺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能在户外举行的在户外举行让更多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举办免费大型文化活动80余场次,体育比赛10余场次,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和开展文化消费的积极性。

  文化的“记忆”,传承在乡土之间

  什么样的文化记忆,在人们逐渐老去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是乡风乡情,是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民乐县大力推进“历史再现”工程,组织实施遗址保护和博物馆体系建设工程,改造提升河西解放纪馆陈展水平,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以“村史馆”为主体的“乡村记忆”馆等,全县博物馆总量达到15个,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珍贵档案再现民乐县历史进程中灿烂的民俗文化和健康向上的根脉。同时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四进”活动,四家武术、顶碗舞、木塑画、秦腔进校园活动成效明显。目前,公布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3项,市级27项,省级4项(顶碗舞、皮影戏、四家武术、滨河九轮九酿酿造工艺),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7个,坚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培训等工作。县文广新局先后组织实施“十个一”文艺精品工程,编辑出版了《民乐放歌》、《民乐印象》、《民乐情怀》、《民乐故事》魅力民乐文化旅游丛书、《民乐水陆画》、《民乐文物》、《民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书籍,组织举办“魅力民乐•和谐家园”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扁都口全国摄影大赛,开发油菜宝宝、民乐风光U盘、民乐风光魔术头巾等文化旅游商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文化的“果实”,挂在产业的“枝头”

  把文旅融合作为重要增长点,是该县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之一。依托“一山一寺一园一河”生态景观建设,培育和扶持文化产业新业态,促进其蓬勃发展。位于民乐县城西北角的圣天寺,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是一个特立于繁华闹市中的佛门净地,建寺六百年来,沧桑屡更,几度兴衰。寺内松柏青翠,古刹流芳,那伫立于祁连雪山脚下的万佛塔,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依托圣天寺规划建设占地600亩的民乐文化产业园,2018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投入运营。配套建设汉唐风格仿古一条街、鹿女广场、民乐大舞台、健身步道等,打造集文化创意、演艺演出、娱乐健身、艺术培训、特色小吃、民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三公里城市文化休闲街区,项目建成后,可满足群众文化娱乐、健身休闲、教育培训的需求,同时可进一步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培育滨河九粮液文化旅游公司、西部牛街旅游文化公司为规上文化企业,协同推进滨河酒文化产业园、金山公园、扁都口生态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街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发展实力。

  全力推进“文化集市”建设,编印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推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30项。金山公园、方舟水世界二期、扁都口胶囊宾馆、弘扬国球馆等项目落地建设,永固古城复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雪域花谷文化旅游综合体、扁都口空中观光项目、电影《韩正卿》、《狼皮书》、歌舞剧《扁都情》等一批项目签约,扩大了该县文化传播力和影晌力。实行“农户+协会+基地+公司+互联网”和“总公司+分公司+文化集市+基地”的文化集市生产运营体系,在县内景区、旅行社、农家乐、星级酒店等旅游经营场所设立“文化集市”代销点,理顺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做到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旅游景区与文化集市、文化消费平台同步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展示区域文化内涵与魅力,增强民乐软实力,塑造民乐新形象,打造“魅力民乐”新名片。(记者  杜珺)


标签:文化产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